|
|
|
|
|
|
2007-06-11 新华社记者:王敏 李鹏翔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高考刚刚结束,但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在今后三个月对考取去向的守候中,他们最渴望的是对于高校招生录取每个环节信息的全方位了解。这正是政府和高校需要认真做足做细的工作。
在高考期间,武汉市的一些考点外,有商家向家长推销一种“高考志愿通”的信息查询系统软件。据称它收录了上千所高校的详细信息,包括专业设置、录取情况甚至就业情况,引来不少家长购买。
精明的商家最能发现家长的需求,早早地开拓市场。这也正反映出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在信息资源服务上的不足和缺位。我国上千所高校设置了2400多个专业,而高校招生简章、招生网站对于开设专业介绍往往过于简单,且偏重于自我宣传。马上要报志愿的考生和家长很难从自身角度全面了解这些专业的特点、就业去向、课程开设等,无奈之下,只能盲目四处打听。
考生考了多少分?能上什么学校?能报什么志愿?这些是考生家长最操心的事。因此,在政府和高校权威主渠道上,信息的有效服务与阳光透明显得格外重要。
在即将开始的高考评卷环节中,在确保保密的情况下,评卷工作若能够广泛接受社会媒体的监督,公开评卷过程中一些确保公平的规章制度,采取的保障措施等,往往可以打消家长的顾虑。
招生录取环节最需要信息的阳光透明。一些骗子就是利用家长信息掌握上的不对称,大肆鼓吹“6月考孩子,7月考老子,8月考票子”。有些被误导的家长,甚至相信只要花重金、走关系就能给孩子一个好出路。
公开一切能够公开的信息,实行“阳光招生”,是考生和家长最迫切的希望。湖北省去年取消了168声讯台收费查询高考录取结果的做法。任何一名考生不仅可以上网免费查到录取结果,而且可查到整个录取过程中电子档案运行的七种状态。这些都受到考生家长的广泛好评。
只有用“阳光政策”才能封堵“灰色渠道”,减少个别人的腐败和权力寻租行为,并有助于考生家长识破招生中介的诈骗“猫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