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排"《骆驼祥子》新意不足旧味难觅
    2007-05-18    白瀛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为北京人艺的经典剧目,《骆驼祥子》于1957年首演,然而从1989年以后就再也没和观众见面。今年北京人艺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特意复排该剧,由老艺术家顾威执导,于震、王茜华两位青年演员分别扮演祥子和虎妞。顾威说:“这次不是复排,也不是重排,而是新排。”三个小时的戏下来,捋一捋导演所说的创新,似乎多是外在形式,而人物形象却随着时间的流逝难以超越。
    顾威此番最强调的是还原“京味儿”,因此他要求演员说纯正的北京话(不是现在的北京话,是90年前老北京且是西北城区的话)。除了梅阡改编的原剧本中“老爷儿”“家伙座儿”“闹了归齐”“心里没病不怕冷年糕”这些北京老词儿以及“宽敞”“动弹”“学”“论”等词的变音外,又增加了“饶世界”“磨烦”等一些老北京土语。
    这对于北京籍的于震还好,对于西安籍的王茜华无疑是不小的压力。或许是过于专注语言,王茜华的老北京话说得还像那么回事儿,但人物感觉上却逊于18年前的李婉芬。老舍笔下的虎妞,“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她的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而王茜华演的虎妞,挺漂亮,并不粗俗,在车夫们面前的泼辣有些做作,在祥子面前的娇媚又有点过,倒是在刘四爷做寿时虎妞大闹的那场重头戏,王茜华的表演很有节奏。
    或许是因为时代的变迁,这一版除了王德立、张万昆等几位老演员外,其他演员似乎很难找到过往的精神状态。扮演小福子的于明加或许在形象上占有优势,但是怎么看也不像旧社会被迫卖淫的心怀难言之苦的底层妇女,倒像是《北京人》中接受了新思想的瑞贞,又或是《雷雨》里在大户人家受过训练的四凤。于震演的祥子抛却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只剩下刚直和憨厚,在虎妞病后他的落魄也与前面对比不够,于是整个人物显得不丰富、欠层次。此外,病歪歪的大个子气虚得也假,曹先生家的高妈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几个年轻车夫也很难有90年前青年的困苦状态。
    顾威曾说,他的新排重心不在祥子与虎妞的曲折故事,而在于90年前北京最底层老百姓的人情义气。但如果无法逼真刻画出当时的人物,这种努力也只能是无本之木。
  相关稿件
· 首届民族民间艺术精品巡展将从青岛起航 2007-05-17
· 艺术品拍卖强制征税 激起千层浪 2007-05-11
· 世界艺术名作:热收藏 冷思考 2007-05-10
· 中国艺术品市场因“虚火”而“跳水”? 2007-05-09
· 佳士得:买艺术品也不要“一窝风” 200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