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论语]“能工巧匠”咋不吃香
    2007-04-30    翟边    来源:经济参考报
  笔者听说,最近德国政府出台新法规,要求企业每拥有15名工人必须招收一名学徒,否则就会被罚款。德国如此重视“学徒工”的培养,折射出熟练技术工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但是,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工艺,我国企业的产品在质量上却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小。追究原因,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素质不高是一大原因。在就业市场,一方面熟练技术工人特别是高层次技工供不应求,另一方面那些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差的本科毕业生人满为患,找不到工作。这种人才培养上的严重失衡,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一条短腿。
  在我国,仍然弥漫着一股轻视工人特别是一线工人的思潮。计划经济时期残留的“干部、工人身份不同”的官本位观念,仍旧对许多人就学、择业产生着影响。“宁可少挣点,也不当工人”在许多人脑中根深蒂固。怎样才能使人才的价值尺度“与时俱进”,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强化宣传引导、严格劳动管理等措施,提高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技术、尊重工人的社会氛围。针对职业教育体系不强的现状,应当通过加强财政扶持、合理规划引导、实施产学研结合等措施,打造职业教育名牌,为制造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工人。同时,要在政策上鼓励企业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强化员工队伍培训,评选“能工巧匠”,调动工人学技术的积极性。
  许多民营企业家表示,员工队伍不稳定,跳槽率过高,投入培训费用不合算。工人则提出相反意见,认为企业用工条件差,没有社会保险,不值得自己长期奉献。这是一个牵涉到劳动执法、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两难问题。破解这一难题,不光是涉及企业发展的基础,更是整体经济腾飞的关键。可以说,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是社会的公共产品,需要政府部门从政策、法律等方面作出引导,付出努力。
  相关稿件
· [新版论语]战略的力量 2007-04-23
· [新版论语]管理即是沟通 2007-04-16
· [新版论语]不用“聪明人” 2007-04-09
· [新版论语]成功“海归”的钥匙 2007-04-02
· [新版论语]追逐不用管理的管理 2007-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