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必须加大科技含量
    2007-04-27    马相武    来源:经济参考报

  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之后,我国文化产业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格局。我国文化产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加大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在推动文化兴贸的同时,也要实施科技兴贸。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进出口格局总体上不乐观,需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增长点,这就要求文化产业的核心企事业单位加快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技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外商独资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如何提高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可谓迫在眉睫。从科技和文化开发角度看,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技术、生产和消费的角度讲,就是提高自主成果的转化。文化产业的基本政策扶持的立足点就在这里。
  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这包括政府综合运用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即加强引导的力度。文化产业的进出口水平提高,主要靠文化产业集聚区的整体进出口特别是出口水平的提高。要帮助中小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博览会,支持其出口营销。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对于文化产业需要的核心高新技术,采取联合攻关的举措,同时也要寻求国际合作机遇。联合开发体制既有产学研联合,又有官产学联合,包括政府机构、大学和民营企业联合。
  从政府角度,需要重视的程序排在第一位的是知识产权和专利,第二位是技术成果的成熟度和转化的可能性,第三位是社会化生产。笔者认为,目前的法规和政策还很不完善,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限制,高级人才的引进和外流限制,还包括对外吸引技术、技术投资和人才投资,对外技术咨询和信息搜集。
  文化产业有实力的企业需要加强产业资源的转化能力。虽然最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的绝对规模快速放大,但是,相对规模依然偏小,占据GDP的比例还是无法和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其中主要原因,一是技术和文化的含量太小,二是国内外传播尤其是国际传播效应太差。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后,我国文化产业高新技术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会继续快速增长,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技术含量和相对规模的大力提升。相对规模偏小的后果就是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薄弱,主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还很小,而且也十分不稳定。发展文化产业最急迫的任务就是尽快实行结构升级,要让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不断生产高附加值的高端技术和产品。各地政府急需通过建立面向企业的创新服务体系,来加强文化产业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建立文化产业领域的企业技术创新中介机构,并不断完善企业创新收益的分配制度。
  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教育科技体制的改革,其核心是加强竞争机制,确保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并且建立产学研、官产学多位一体的创新体制。其次是尽快改变多年来通过简单出让市场换取技术的路线,代之以“以竞争换技术”的政策和策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