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全国人大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审查中央政府的账目。政府预决算有多少钱、怎么样,是否用到位,都有赖于代表的一双具备专业知识的慧眼。光有慧眼还不行,还得看财政部提供的账本质量如何。
近日有媒体报道,作为一名知名的人大代表,陈舒近日抱怨财政部编制的中央和地方预算实在太粗了,项目本身非常空,尤其是没有把人和事的项目经费分开,导致人的行政经费往往挤占事的经费,会让人大代表的审查失去实质性意义。这个意见的实质是对于账本质量的不满意,仅有收支记录与项目记录,没有收支与使用的明细表。上万亿元的财政支出却没有有效的监管,这是涉及每个国民的大事。
据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记者招待会上提供的数据,2006年全国公共卫生支出已经达到1312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增长了107%,今年中央财政又安排了312亿元用于公共卫生支出,比去年增加了85.8%。如此巨大的数额,到底成效如何?金人庆提供了六个方面的成绩,但除了农村合作医疗等项目外,我们无从得知这些财政支出收到了怎样的效果,并且在所有的项目上都无从得知支出费用哪些购买了医疗器械、哪些支付了医护人员工资,又有哪些成为了行政成本?这些比例是否合理?即便合理又是否一一到位?账目不细,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政府投入大增,民间看病难依旧。
2005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是31649.3亿元,用于经济建设的费用支出是9317亿元,占财政收入的29.4%;用于行政管理的费用是6512.3亿元,占财政收入的20.58%;而用于社会公共事业和教育事业的费用只有8953.4亿元,只占财政收入的28.3%。用于公共事业支出数额并不大,而使用效率如何更是一笔糊涂账。
而更大的账目不清在于预算外收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的政府预算收支项目,只反映预算内,而没有涵盖预算外收支,包括非税收入与支出、社保基金收支、国有资产收益,他认为总计在2万亿元以上,占国家财政的一半左右。如此巨大的一笔财政支出脱离人大监管,结果必然是增加腐败的发生机率,形成自我路径强化机制,越收越多,导致税费混杂,财政混乱,企业与民众隐性负担增加。最终的结果是,公共财政不公共,政府决策缺乏科学性。
金人庆认为,我国的“经济和税收、财政已经形成良性循环”。2006年宏观税负比例为18%,确实不高。这是仅就预算内收支而言,如果加上所有的税费,是否良性则有待考量。按照保育钧提供的数据,加上预算外的税费收入(非税收入),宏观税负的比重已超过30%,这样的税负不可谓不重。应该看到政府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努力。从2006年开始,中国财政部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从2007年起中央预算的编制、执行和会计核算将按照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进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以功能分类为主,经济分类为辅,改变了过去以经费性质分类为主的情况。按照新体系,财政收入分设类、款、项、目四级科目,如同树型分枝,将财政收入逐级分类;支出功能分类根据政府职能,按由大到小、由粗到细,也分层次设置了类、款、项三级科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财政收支分类统计体系最为重大的一次调整。现在人大代表可以具体知道教育、卫生等各大类的支出情况了,不用按照项目投资前翻后检。接下来要做的是,让账本告诉代表使用理由与使用效果如何。
金人庆、保育钧、陈舒,三人意见相加,就能对我国的公共财政、财政部的账本得出一个大致完整的概念。我国财政部账本的明细程度正在逐步提升,但因此而不适当地给予过高评价,将忽视建立公共财政与人大预决算硬约束的艰巨性,从而使这一进步可能受到利益集团与既往路径的阻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