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运不涨价受到一致好评,可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吴敬链对此却另有说法。他认为,春运不涨价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其实质是一种价格扭曲,将导致资源配置低效。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价格的浮动是必要的。对于打工者可通过其他办法给予补偿,如补贴等。末了,他还说:“如果当政协委员就怕挨骂,那么我们这些人就不用当了,可以回家了。”(3月5日《中国青年报》)
看来吴先生知道,此言一出必然引火烧身——多少年来的公众呼吁与媒体炮轰,才换来春运不涨价的第一缕曙光,结果就可能因为他老人家的一句话而前功尽弃,公众焉能不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怕挨骂”掷地有声,吴老先生的胆略委实令人佩服。 确实,知识分子按公众舆论的调子发言,讨好公众并不难,难的是站在公众难以企及的高度,成为掌握真理的少数人,振聋发聩,指出公众的不足,甚至拂逆公众的意愿。但是,“不怕挨骂”要靠超乎凡人的眼光与洞若观火的睿智,而不是匹夫之勇,否则被骂就是自找的。胡适曾经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作为治学格言,窃以为,吴老先生的“假设”恐怕过于“大胆”,而又未经“小心求证”。 不错,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供求与价格的关系,所谓物以稀为贵。按照市场规律,春运期间,运输资源相对短缺,出现买方市场,必然会引起价格上涨,因此在经济学家看来春运不涨价似乎是不合理。但是,也许吴先生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中国的铁路运输完全市场化了吗?能够放任市场规律在自发作用吗?毫无疑问,中国的铁路仍然属于公民所有,并未完全市场化,因此政府从公共物品的福利角度顺从民意进行价格调控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不存在什么价格扭曲,更说不上资源配置的低效。 即使按照吴先生的原始市场理论,放任价格规律,又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吗?火车票是一种价格弹性很低的商品,因为到了春节有几个中国人会因为车票上涨就放弃回家过年呢?所以,即使完全市场化,也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一票难求”的现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得到有效改观。与其涨价如此,不涨价也如此,两害相权取其轻,站在公众的角度,就不如不涨价。 至于“补贴论”,更是书生之论。谁来补贴,如何补贴,谁该得到补贴,谁又不该补贴?作为经济学家,有没有考虑到“补贴论”背后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成本? 看来,吴先生为这次“不怕挨骂”的高论又要费一番口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