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重大信息披露不能是“隔天午餐”
    2007-03-02    作者:周俊生    来源:上海证券报
  2月27日中国股市的大幅度暴跌,深刻地反映出一个让人无奈的现实:尽管市场管理部门近几年花很大的力气进行了一系列基础制度建设,但股票市场最本质的属性并没有大的改变,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主力队伍的鱼龙混杂,在某些方面甚至出现了比以往更值得重视的风险因素。很显然,面对这个错综复杂的市场,我们的市场管理手段已经有点落后于市场的现实了。
  分析当天市场暴跌的原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但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当天在市场上纷传的有关国家将征收个人炒股投资收益资本利得税的传闻,随着这条非正常渠道流传消息的出现,市场上人心浮动,股指在很短时间内一路下滑。事实已经证明,这是一条谣传,第二天一早,人们就通过新闻媒体看到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负责人发表的谈话,对目前开征所谓“资本利得税”的说法作了否定。
  有关部门的做法自然值得肯定,这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我们应该想到,如果这一传言的始作俑者确实别有用心,期望以此来做空市场,那么他们的目的事实上已经达到。有关部门在第二天的辟谣,从某种意义上反而成为他们低位抢得筹码后做多市场的有利条件。第二天的暴涨,虽然在力度上不及前一天的暴跌,但前一天抢进某些筹码的人,如果操作得当,一个跌停板加一个涨停板,在第二天就可以赚得20%的收益。当然,这种分析只是“纸上谈兵”,尚缺乏实证的支撑。
  股票市场是一个信息市场,这已经是一个常识。因此,有关部门对市场信息的管理一向十分重视,特别是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订了一系列严密的监管制度。但一方面,牵动市场变化的信息,不仅仅是上市公司方面的,事实上,目前对有关政策面上的信息管理,还没有建立起类似对上市公司信息管理的制度,而它们对市场走势的影响,无疑是全局性的,此次有关资本利得税的传闻就是一个证明;另一方面,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已经出现了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不仅有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而且出现了新颖的网络、手机短信等信息传播工具,对它们的管理,也还存在很大空缺。即使是传统的报纸,中国证监会也仅仅能对几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定报刊”施加影响,对不属于这个范围的其他报刊发布的不实信息,实际上也是力所不能及的,此次资本利得税的传闻,据说就起源于一家普通的财经报纸。
  市场已经出现了变化,对市场的管理也应该有新的手段。我们不能要求中国证监会以强硬的行政手段来箝制所有的媒体,因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的管理法则,事实上也做不到。但是,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市场信息的管理,如果只是停留在事后求证,使能够对市场产生全局性影响的重要信息的发布成为“隔天午餐”,那么,这种滞后的信息披露,其效果也只能大打折扣。当然,这种做法有历史的渊源,以前一些管理部门习惯于在市场收盘后发布信息,这样可以通过新闻媒体让信息广泛传播,保证投资者在接受信息上的公平。但如果市场已经出现虚假信息,不采取必要手段迅速澄清,等到收盘以后再发布有关信息,这种形式上的公平,蕴含着事实上的不公平,“2·27”暴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市场在教育着投资者,也在教育着管理者。此次暴跌给投资者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风险教育课,使他们能够有机会从过度狂热的情绪中摆脱出来。而对管理者来说,也有必要从中吸取必要的教训,把信息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比如,中国证监会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对重大信息进行严密的监控,一旦非正常渠道出现的传言露头,即应向相关部门求证,并即刻通过各种现代化传播工具将真实信息广泛传播,以正视听,使传言的影响力减小到最低程度。即如此次有关资本利得税的传言,如果能够在其刚露头时,在第一时间内及时澄清,其所收到的效果肯定比现在更好。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信息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方面,虽然我们曾经走过一些弯路,但总的来说管理的手段是在不断的成熟。我们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上已经有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相信在重大信息管理方面也一定能够探索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