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能源间接出口大国
    2007-01-09    胡兆光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几年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每年进口一定数量的石油。加之国际油价上涨,国际能源资源的再分配,引起国外某些人的恐慌,认为中国能源进口是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事实上,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出口的产品多为能源投入高、产品附加值低、能源密度高的商品,从这一角度讲,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也是能源出口大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将我国经济纳入了全球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体系。外资的进入,国内廉价的人力资源及能源资源,使得我国在产品的生产加工方面凸显优势,被称之为“世界加工厂”。由来料加工,产品出口,带动相关产品的出口,使得我国进出口贸易额逐年大增。“中国制造”的商品遍布世界,它成为某些国家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然而,也应该看到我国进口商品在品种上基本属于科技含量高,能源投入少,产品附加值高,能源密度低的商品。但我国出口的却是一些能源投入高,产品附加值低,能源密度高的商品。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而我国能源资源并不富余,已探明煤炭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11%,石油占2.4%,天然气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石油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7%,天然气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2%。
    我国能源资源不足,以煤为主油气贫乏的状况在今后20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我国有些行业,如石化、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纺织等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0%至40%;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至20%。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加工厂”的形成,也使得我国工业能源需求增长很快。20世纪80年代,工业生产能源需求,由2.7亿吨标油增长到4.5亿吨标油,年均增长5.65%;90年代工业用能年均增长3.51%;进入21世纪,我国工业能源需求增长更快,2005年工业用能达到11亿吨标油,年均增长10.55%。
    过去几年我国生产出口商品所消耗的能源增长也很快。20世纪80年代出口商品中的能源含量很小,不到1亿吨标油;90年代出口商品中的能源含量不到2亿吨标油;进入21世纪,由于出口大增,我国出口商品中的能源也含量大幅增加,2005年达到5.23亿吨标油。1980年至2005年间,我国出口商品的生产用能年均增长13.46%。
    但是,我国进口商品中的能源含量增长却不是很快:由1980年的0.1亿吨标油增长到2005年的1.88亿吨标油。由此可见,出口商品的增加是近年来我国工业用能增长较快的原因之一。
    我国历年贸易顺差商品的生产中所需要的能源,即间接能源出口量,1980年至2005年年均增长14.22%,2005年达到3.3亿吨标油。扣除能源进口量,近几年我国能源净出口逐年递增,由1999年的0.77亿吨标油,增长到2005年的2.22亿吨标油。由此可见,我国已跨入能源出口大国的行列。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在全球经济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从而促使国际间贸易的增加,全球性商品的流动,也带来资金、资源、能源的全球化流动。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必需的,也是合理的。世界各国都在这种发展中得到了实惠,由此导致我国能源的进出口也是正常的。

(作者系国家电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经济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