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日前,股市依旧气势如虹,而且涨得有些让人心惊肉跳。12月12日上证综指报收于2218.95点,距离2245.44点的历史高位仅有一步之遥。其中,工商银行(4.29,-0.02,-0.46%)、中国银行(3.8,-0.06,-1.55%)等大盘A股股价已经超过了H股股价,似乎摆脱H股股价的影响走出独立行情,鉴于此,市场上出现了A股市场定价权回归的论调。 诚然,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大批大盘蓝筹股的持续回归、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等等,中国资本市场走强的基础相比过去更加扎实。从这个意义上看,股指走出一波行情应该是对最近以来资本市场各项改革成果的一种肯定。 然而,目前市场这种疯狂的行情多多少少掺杂了一些非理性的因素,纵观目前诸多的助涨因素,笔者认为,过剩的货币流动性加上优良投资品种的相对匮乏,是导致目前股市疯狂上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当前股市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资金推动市行情。 更让人担忧的是,在火爆行情下,市场似乎被一种浮躁的气氛所包围。各种扬优避劣、避实就虚的投资研讨会不断渲染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多氛围;特别是日前工行、中行等A股股价超过H股股价,更被某些市场分析人士解读为A股定价权开始全面回归,市场气氛相当乐观。 一些股票A股价格超越H股价格就意味着A股定价权开始全面回归?就意味着今后A股市场将影响其H股?甚至对在美国资本市场发行ADR的上市公司股价也产生影响?倘若是这样,我们应该举杯庆祝,而且中国的许多企业也不再需要继续舍近求远地去境外资本市场上市。但遗憾的是,中国资本市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处于市场基础制度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之中;处于市场投资理念、价格发现和修正能力、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仍然需要学习、嫁接和创新运用的关键时期。在市场远未达到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就提定价权回归显然有点盲目乐观。 随着股指的持续上涨,经历了屡次沉重教训的大部分中小投资者体现出群体性恐高症,既担心高位的系统性风险,同时又怕踏空,因此,当前许多中小投资者纷纷转投基金。笔者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投资者暂时性地退出直接交易,追捧基金,今后机构投资者间刺刀见红的竞争将越来越突出。但这也有副作用。今后随着中小投资者越来越理性,不再盲目地跟进或暂时性地改投基金时,机构投资者反过来又会争抢有限的“基民”,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为防止两败俱伤,集体无意识地共同推高股价;要么展开贴身肉搏。 现在,由于股市行情火爆,外围资金相当充裕,机构重仓股受到热捧,即使某些重仓股受到不利信息的干扰,但股价仍然非常坚挺,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部分机构投资者已陷入集体无意识状态。但一旦后续资金稍有收紧,这些重仓股的风险就会暴露出来。从这个角度上看,日前市场传闻监管层有意为基金发行降温是相当及时到位的。 总之,目前工行、中行A股价格超过H股价格代表不了什么,也体现不出什么明显的标志性特征。相反,过重看待这一问题恰恰反映了国内投资者尚不成熟的一面。当前浮华的概念炒作的市场心理仍然根深蒂固,这实际上并不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理性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