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拍经典:花钱少风险低
    2006-10-24    实习生:吴挺 张雪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因为它很难替代。”媒介经济学学者赵曙光博士说。因此,一旦有“复制品”出现,招来的必然是骂声,要想取代前剧的地位,更是难于上青天。在忠实的观众群看来,重拍剧玷污了经典影视作品神圣不可侵犯的光环。
    尽管处于“拍了就要挨骂”的尴尬境地,但是,投资商和制片方仍然坚持着“骂了还要拍”,迎难而上。为此,赵曙光博士分析说:“这是因为重拍经典可以大大节约作品的推广成本。”他说,“电影、电视剧的制作成本一般包括演员、服装道具及其它硬件。一部新的影视剧一般采取两种途径推广。一是启用大牌明星,吸引观众的目光,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有周杰伦、周润发、巩俐、刘烨等一线明星加盟;二是选择拍摄名著、经典,像《三国演义》《水浒》,光凭其极富生命力的艺术地位,作品未出世就已经赢得了关注,自然降低了推广成本。”电视剧《红楼梦》的重拍走的就是第二条途径——不需要借助明星,在演员方面大大节约了推广成本。
    此外,赵曙光博士分析说,重拍经典所需承担的风险也较小。“电视剧是一种体验产品,它不同于衣服可以看了、摸了、试了,决定好坏再买,注重的是消费过程。电视剧则是不看就不知道,然而一旦看完,不论好坏,都已经完成了体验过程,为收视率做出了贡献。仅此,对制片方而言,就已经达到了目的。”眼下进行得如火如荼的“红楼梦选秀”活动,注重的是眼球经济,无论结果怎样,只要有人关注了,这个商业圈套便以观众的主动献身而告圆满。重拍一个经典剧集,无论是好评还是谩骂,只要此类争论持续不断,就说明有无数的人在关注着这一事态,最终总能保证收视率,相应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保证。
    消费时代,观众正是在这样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循着投资者有意识的“诱惑”,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对于这样一种市场化行为,我们无需过于追捧,也不必太过抗拒。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