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更需内源动力
“一号提案”显示低碳经济已成“共识”
    2010-03-04    作者:祝乃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两会期间,关于低碳经济的提案受到高度关注,据悉名为“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已被列为会议“一号提案”。
  低碳好处不证自明,但知易行难,而且它也没有像抑制房价、促进就业、加大惠农和推进医改那样能够马上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低碳是比较贵的事情,它与我们赢得漂亮的经济增长数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坦率地说,这种看法是一种误解。低碳并不一定比高碳贵。而且发展低碳经济完全可以靠市场机制去完成,一个原则就是让清洁能源更便宜,让能耗大的能源使用起来更贵更不划算。我们的政策思维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国家发改委一份报告表示,我国将采取四大措施,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和相关发展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制定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激励政策。
  目前,环保和发展低碳经济在政府层面已经赢得了极大的重视和共识。据报道,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中的扶植政策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和《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
  并且,地方政府层面对于发展低碳经济也给与了极大重视。各地“十二五”规划当中,碳减排指标制定也相当重要。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还实行了政府生态考核办法。江西省长吴新雄向媒体表示说,江西已经进行政府生态考核三年了。在江西,发展经济不仅仅是增长GDP指标,更重要指标是后劲科学发展的能力和科技含量水平。第二个作为江西很重要的指标那就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仅要增加民众收入,更重要的是改善生存质量。
  低碳经济在政府层面的共识建立是令人欣慰的,然而这种共识如要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去还需要一些必要条件,首先,政府的作用和角色不应单纯体现在考核官员和审核企业方面,政府更应该提供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规制。这也是十二五规划中政府转型必须要面对的。这些规制的方向具体来说包括,政府需要创造一些激励机制与政策去促使新技术的诞生;还需要建立相关机制,以此可把清洁能源顺利传递到工业用户和个人手中;政府还需要明确低碳经济的衡量指标、评价体系等。
  其次,气候政治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中重要部分,这产生了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的外源性动力。但是,低碳经济更需要内源性动力,即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其中,推进环保需要激发普通民众内源式的环保观念。不得不指出的是,处于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我们,在审视低碳经济发展时,有时过分地带有了一种宏大的政治和经济眼光,而相对忽略了低碳经济最需要的社会基础,最终民众的广泛参与才是最有推动力的。似乎低碳经济的关键词就是规划、指导意见以及行业发展等,而民众参与、个人节能,甚至垃圾分类等话题都过于琐碎而拿不到台面。低碳经济发展不仅是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塑造。
  相关稿件
· 毛乌素生物质电厂演绎低碳经济 2010-02-01
· “碳汇林业”成我国低碳经济领域新亮点 2010-01-28
· 内需板块及新能源、低碳经济领域值得关注 2010-01-22
· 加强金融对低碳经济支持 2009-12-31
· 低碳经济推“秸秆能源”走向前台 200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