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企傲视全球是“政策性暴利”
    2009-08-25    舒圣祥    来源:重庆时报
    中石化日前公布了中期业绩:成品油价格政策的改变一举将中石化送出炼油亏损的泥潭,其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1.9亿元,净利增长332.6%。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油企居然取得同比增长3倍的傲人业绩,着实令人称奇。与之赫赫业绩相比,那些名声很大的国外同行们,则应羞愧得无地自容才是。几大国际石油巨头,如壳牌、埃克森美孚等都有大幅下跌。
    那么,中石化傲视全球的资本究竟是什么呢?要知道,公司上半年总收入也比去年下跌了27%,这说明金融危机对中石化同样是有影响的。营业额下降了三成,石油“暴利税”减少了161亿,利润却猛增了三倍。这难道是市场经济原理,可以合理解释的吗?
  外界认为,中石化利润暴增,得益于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而中石化董事长苏树林却认为,这只是中石化发挥了“炼油业务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以及公司的一体化优势和管理优势”。这究竟是对国外油企经营无方的耻笑,还是对国内公众智商的愚弄?
  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强调“22天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幅度超过4%”就应调整国内油价。这实际是要改变以往的“暗补”,试图建立起一种基于透明规则的油价正义。这当然不失为一件好事,只不过企业收入下跌,利润仍大幅增长的事实证明,规则本身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只强调了挂钩的幅度与时机,却没有认真研究挂钩前国内成品油底价的合理性。因为挂钩前的成品油底价与当时的国际原油价格相比,预留的利润空间本身就太大,即使此后成品油价格跟随原油价格变动的幅度与时机完全合理,利润空间也只会越来越大,而这正是油企利润不正常暴增的关键原因。未实施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前,油企面对炼油亏损言必称“政策性亏损”;现在,仅因成品油价格机制变化就呈现出利润大幅增长的现象,是不是典型的“政策性暴利”呢?
  相关稿件
· 中国油企海外联合并购的制胜之道 2009-08-21
· 我油企海外收购大跨越 半年完成数年目标 2009-08-21
·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要打“联合牌” 2009-08-19
· 乘“低”而入 五大油企加快海外并购 2009-07-08
· 中国油企可能联手外资竞标伊拉克油田 2009-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