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今天下午宣布,29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由此,终结了许多天来网上关于发改委是否会降低油价的“哥德巴赫猜想”。 今年6月30日,发改委曾经突然上调油价,打了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面对当时公众的质疑,权威人士给出的解释是,调价“并不突然”,因为中国是石油进口国,目前只能是被动接受国际油价波动,国内油价同国际直接接轨“无法回避”。另外,按照发改委五月份颁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的时候,可以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所以,油价上调合理合法。 有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这一把“尚方宝剑”,各方对于油价上涨的质疑声暂且偃旗息鼓。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7月28日了。对于广大车主来讲,这可不是一般的日子。从上次调价到今天,差不多有22个工作日了,也就是国内又一轮油价的调价节点。最关键的一点是,从目前国际油价累计20多天的变化率来看,下降幅度已经超过了5%,即使未来一两天油价有所上升,22天移动变化幅度超过4%肯定没有问题。 油价能够下降吗?最近几天,在网上各方人士都在试图破解油价调整的“哥德巴赫猜想”。 笔者总结一下“顶”油价不会下调的观点。 其一,6月30日上调油价时,很多分析人士表示,油价上调已经缩小了幅度。因为按照原油成本、税费、炼油及销售利润测算油价,汽柴油价格的上调幅度应该超过900元。600元已经充分考虑了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也就是说消费者已经占便宜了!而且,《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称“可以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请注意“相应”这两个词,就给主管部门灵活掌握留下来了空间。因此,不下调油价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其二,根据中石化一位权威人士提供的一份详尽的中美两国成品油价对比数据,国内油价目前仍低于美国。(7月8日新华网)这份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汽油税约是全美平均水平的两倍,输送和销售环节成本所占比重也过高等一系列权威数字。据此,中石化权威人士要强调是:中美两国成品油价没有太多可比性;而且,石油公司因为政府指导价,一直在亏本经营。 其三,以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一直是“跟涨不跟跌”、“快涨慢跌”。想想去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急速下坠的时候,那时油价下调任由民意千呼万唤就是出不来。有此“传统”,油价不降也有理。 可能有人会说,不是有《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这个法律的武器了吗?油价调整依法执行不就行了吗?大家为什么这样猜来猜去的!这也着实不怪大家猜疑,以前没有油价调整办法,每回涨价,大家都感觉很突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这种“无法可依”的惯性思维,如今即便有了这把“尚方宝剑”,反倒大家不知道如何去使用了。 说来说去,降价有降价的理由,不降价有不降价的原因。但是,《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是经过专家学者审慎研究,并且权衡各方利益关系后出台的规章制度。它既考虑到了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后种种可能及应对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石油投机活动。应该说此举是我国在油价定价机制上走向法制的重要一步。至于有学者提出,“目前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还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主要存在调价周期过长、调价幅度较低、价格构成透明度低、定价方式表述模糊等问题。”笔者以为,这种观点都是“马后炮”。评价一部规章制度或者一部法律法规的好坏,要看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最重要的是“先执行”。 可喜的是,国家发改委今天下午依法降低了油价,取信于民。笔者认为,油价调整靠法制还是靠猜想?这将不再成为一个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