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滞胀”风险
    2009-03-19    刘煜辉    来源:时代周报

  最近两个迹象值得高度关注。一是美国和日本大买储备油,美国石油储备已经超过7亿桶,接近储存上限。美国人大补储备油,唯一的原因,是美国人对自己的货币—美元的中长期购买力没有信心。
  另一个迹象是,美元与黄金价格同步走强,意味着事实上所有货币的购买力都在贬值。
  光靠避险效应无法支撑即将上升至1.75 万亿美元(占GDP 比重高达12.3%)的赤字,美元能否撑过2009年,实在难以乐观。

  美国面临通胀

  最近几个月经济迅速萎缩,企业和居民部门的信用快速恶化,企业债、信用卡违约率上升,房价下跌,使得资产价格进一步下降,金融机构有可能再次出现资本金枯竭的风险,于是又要进一步去杠杆化,实体经济的信用收缩,由此恶性循环,海啸第二波爆发几率迅速上升。最新的报告显示,全美金融机构坏账从去年11月公布的1.4万亿迅速上升至2.2万亿美元,新的坏账涌现的速度远远快于坏账处置的速度。
  美国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出台庞大的刺激计划,而是尽快修复其遭受重挫的银行体系。如果美国政府不重振其银行系统,787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毫无意义。
  美联储已经在实行“定量放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增加基础货币。自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以来,美联储的总资产已经由8000亿美元膨胀至2.5万亿美元左右,基础货币翻了一倍。
  美联储下一步也只能通过购买国债直接为财政赤字融资,解决债务问题只有两条路:一是通胀,二是债务重组。对于有全球硬通货发行权的美国来讲,只有通过高通胀才能把美国债务负担控制于可持续的水平。

  美天量国债隐忧

  美联储从来就不把自己当成一名忠实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捍卫者了,因为那不是美国政策的核心利益所在。美国的政策都是在围绕负债问题做文章,只要有利于负债问题的解决,意味着美元获得支撑,通货膨胀的问题自然就控制住了。但通胀的直接效果,是不断地消耗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多年辛苦累积的储蓄(不管是政府的、企业的还是居民的),很显然,这些储蓄的另一面就是庞大的美国的对外负债。
  还是格老说得真切,美国人并不真正担心自己的低储蓄和高负债,哪一天外部世界储蓄率下来,美国人的负债率也就下来了。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意味着联储已经准备放弃让他国认购其国债的努力。从现在的情况看,通过抽取市场和别国资金的方式来解决本次信贷危机看样子是不可能的了。美国2009年国债发行规模将达至天量的1.8万亿—2万亿美元。对于已经持有2.5万亿存量美国债的他国,一年内再吃下2万亿,何其艰难。
  如此,通胀与通缩的预期切换或在一夜之间完成,这个时点会发生在哪里呢?
  一旦美元的中期强势逆转,对于资本市场则意味着通缩预期的解除。故此,中期的某个时点,现金不再是安全的了,零利率已经使得政府债券严重的泡沫化。计价货币大幅贬值的影响将会超过需求衰退的影响,对于通胀的忧虑将驱动流动性重回商品市场和股市,从而推动全球资源和资产价格反弹,甚至是短期超涨。
  在通货膨胀的初期,中国股市或许也能享受一段反弹。
  但是反弹毕竟是反弹,商品价格反弹将进一步恶化受资源、环境和市场多重约束的中国制造的盈利空间,2010年以后的中国经济或许进入一段经济低迷和通胀压力并存的“滞胀”时期。最终成为制约市场能趋势性向上的强大阻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