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规划纲要,何以起大早赶晚集
    2009-03-13        来源:国际金融报
  今年的两会,广东代表团有点热得“烫手”。究其原因,一是金融危机确实对广东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外界普遍关注广东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另一个原因则是,去年末,国家刚刚发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珠三角规划纲要)。珠三角成为中国大地上第一个有了规划纲要的区域。
  然而,这个第一的名头原本极有可能落在长三角头上。国家最先组织编制的跨行政区的发展规划其实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以下简称长三角规划纲要)。该规划纲要草案早在2006年末就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同样是在2006年,长三角规划纲要在各个省市征求意见,而珠三角却在为区域发展没能被写进国家“十一五”规划而感到失望。按照当时的情况,外界普遍的判断是,长三角将成为最早发布区域规划的地区。
  然而,事情的发展在2008年下半年急转直下。2008年6月,当时正在广东调研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意广东制定珠三角规划纲要的请求。仅仅半年后,12月1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珠三角规划纲要。
  当时,一位参与珠三角规划纲要起草的国家发改委专家还分析,原则通过意味着该纲要并未最终定稿,尚有待进一步修改,这中间常常需相当一段时间。于是,人们联想到长三角规划纲要长达两年多的征求意见阶段。
  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另一引擎的长三角地区,在“十一五”规划方案中就已成为国家级的两大区域规划试点之一。2008年8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份指导意见从开始编制到出台,前后经历了近20个月。
  对比长三角,连珠三角人自己恐怕都不太相信,珠三角规划纲要在原则通过后会立刻出台。但事实表明,珠三角的效率似乎远远高过长三角。仅半月之后,珠三角规划纲要的最终定稿即对外公布。
  面对如此情况,想必大家都不禁要问,长三角何以“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珠三角的媒体在解读原因时提出,规划纲要公布的效率显示出国家对珠三角发展的重视。而笔者却有其他看法。
  问题其实正出在“征求意见”四个字上。征求意见本来代表着一份文件已经基本成形,稍作改动即可发布。然而,在长三角,情况就不同了。珠三角的地域范围只有广东一省9个城市,广东省政府可以“一把抓”,而长三角则涉及两省一直辖市的16个城市,不同行政区域的城市总有出于自身利益考量的不同意见。
  假设每个城市在征求意见时都提1条有利于自身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再根据各城市意见在城市间进行协调,并且对规划纲要草案进行一定的修改,然后再重新征求各城市意见,完成这整个过程所消耗的时间都极为可观。
  当然,各个城市根据自身利益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本来就无可厚非,问题是,如果这一过程最终会造成整个区域发展效率的损失,则显得有点得不偿失。
  有消息称,长三角区域规划纲要出台已经列入今年两会的时间表。但愿这份在征求意见途中消耗了太多时间的规划纲要,确实已经在各个城市间达成了某种平衡。否则,谁能保证规划纲要出台后,实施途中不会遇到与“征求意见”类似的情况。
  相关稿件
· 张雄代表:加强对长三角台商的金融服务 2009-03-11
· 回落中的一抹亮色 解读长三角2008经济成绩单 2009-03-06
· 长三角迎来新一轮“腾笼换鸟”潮 2009-02-26
· 泛长三角金融市场融合面临四道坎 2009-02-17
· 长三角楼市出现回暖 打折促销趋势十分明显 200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