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刺激方案的中国启示录
    2009-02-12    作者:马红漫    来源:华商报

  几经周折,2月10日美国参议院终于通过了奥巴马总统的经济刺激方案。由此,这项高达8380亿美元的刺激方案终于走完了立法审议过程,为美国联邦政府下一步经济干预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同一天,美国财长盖特纳也宣布了一项总额高达1.5万亿美元的金融稳定计划。

  照理说,对于羸弱的海外资本市场而言,一下子两大利好出炉,涉及救市资金超过2.3万亿美元,应该做出积极的反应。但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消息公布当天,美国股市却是大跌,道琼斯工业指数跌幅达到了4.62%。市场如此诡谲的反应,似乎表明全球经济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依然是前路叵测,这不由得让人们感到阵阵寒意。
  经济形势真的如此之差,走出金融危机果真如此困难吗?笔者却并没有如此悲观。其实,历来金融市场的波幅都要远远超过实体经济,此次美国次贷危机虽然看起来吓人,但并没有脱离危机的一般规律。纵览美国经济金融危机的历史,次贷危机的本质与历次危机并无区别。华尔街的金融产品固然复杂,但这并不必然导致风险爆发。
  其实还是投资者过度的贪婪欲望,期望不切实际的投资回报才导致了危机爆发。贪欲是一切危机的源头,这一点无论与400年前的荷兰郁金香事件,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的水仙花炒作,都并无二致。
  次贷危机不过是经济周期波动规律的必然,只要经济体能够拥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那么经济周期自然会逐步走出低谷,渐次步入下一轮的经济繁荣。从美国的振兴计划中,正在思考如何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中国也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之前美国面对历次经济危机,通过依靠铁路、汽车、信息生物技术等摆脱了危机阴影,并引领着全球经济增长。本轮应对危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也已经开始露出了端倪,那就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所主导的“新信息产业”。
  在奥巴马8380亿美元的刺激资金计划中,很大的部分是投入到信息产业发展中,包括美国医疗信息技术更新和电网信息技术改进等等。IT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经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在历经网络经济泡沫洗礼后,IT技术的市场应用日趋成熟。目前的发展问题就在于,市场自发的商业化发展遭遇到了瓶颈,发展空间因为基础设施不到位而受到制约。奥巴马新政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以此来观察,IT信息技术的发展将随着刺激方案的落实,最终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比单纯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建设而言,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够拉动经济发展的长期潜力,同时又不会扩大经济周期波动,不会让经济从衰退迅速转为过热,而且即便有所“过热”,由于代表着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因此也属于“良性过热”。据此判断,在总体经济格局低迷之际,往往就是新产业发展的良机。这在中国也不例外,诸如计算机、通信等相关行业就是如此。就以3G业务为例,尽管目前市场并不看好其前景,但是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之快是无法预估的,市场机会往往在低谷中开始酝酿,至其蓬勃兴起会突然而止,其时也正是经济大势走出低迷转趋于繁荣的开端。
  产业的选择是克服危机的核心,中国也面临着这个问题。当年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房地产行业让中国经济持续了十年的快速增长,然而与表面辉煌相伴的却是隐忧,居民消费在拉动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升反降。十年的辉煌反而错过了优化经济结构的时机,时过境迁,当下选择哪个行业作为下轮经济增长的核心,同样也摆在了中国调控部门的面前,在“大干快上”的基建项目之外,只有选择具有长期产业优化的领域作为政策突破口,才有助于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发展动力的塑造,而留给决策者思考的时间其实已不宽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