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之年要防粮价大波动
    2009-02-10    刘勇    来源:证券时报

  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都在高调抗旱,而一些小麦(资讯,行情)经营者却在算另外一笔账。山东省潍坊市一位小麦收购商根据多年的经验推断:“如果清明前还是这种干旱天气,农民的收成要大受影响,小麦夏天要涨价,城里的面粉看来也要涨价。”

  在商言商。由北方地区五十年一遇的大旱,联想到今年小麦和面粉可能出现的涨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其实这也是在提醒政府主管部门,大旱之年,需要提防粮价出现大的波动。
  事实上,北方地区的这场大旱,多少开始影响到了粮食市场。据《成都商报》2月6日报道,远离北方旱区的成都,有的面粉经营老板已经忧心忡忡,成都八里庄粮食批发市场多位面粉经销商称,预计今年6月份,大旱的影响将更加明显。
  成都粮食批发市场的情况还只能是问题的端倪。如果北方干旱天气继续下去,对粮食供求造成的大的影响,尚有一段时间的滞后性。当然,从全国范围是来看,目前粮食总量是足够且供应充足的,人们完全不必过于的担忧。但是,粮食作为人民生活最重要的必需品,生产与销售有其非常特殊的一面。可以预料的是,在今年北方严重大面积旱灾的背景下,一方面,种小麦生产成本会上升,并将转移到粮价上;另一方面,农民惜售粮食的现象会出现。两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必然会加重社会紧张心理。而一些粮食流通企业为了从中渔利,也会人为地提高粮价,助长“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并由此可能造成粮价出现大的波动,并传导到肉类、饮食和粮食加工产品等,使物价承受上行压力。
  一般而言,国有粮库都有应付半年需求的粮食库存。有了这样充足的粮食储备,心中自然不用慌。但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罕见的大旱之年,尤其要提防“蝴蝶效应”的出现。因此,在应急机制上早作防备,既要保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也要充分利用集中拍卖国储小麦等手段,发挥其调控功能,平抑市场价格,严防大旱之年发生粮食供应风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