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观察]我国须构建天然气供需新格局
    2009-02-03    李新民    来源:经济参考报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今年底西段投运,2011年将全线建成投产,我国天然气供需格局已基本形成:即西气东输一线从新疆塔里木到上海,横跨东西;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到河南洛阳分流,一支干线继续和一线并行东抵上海,另一支干线南下经武汉送至广州,贯通南北。
  我们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主干支线相加总长度已超过2万公里,中国由此形成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管网。同时,我们也有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个“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管网”的气源地都在遥远的西部,而且二线气源主要依赖中亚国家。
  笔者以为,这种单一依赖“西气”的能源格局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我国有必要寻求天然气供应新路径,构建天然气供需新格局。这其中最现实也最重要的选择是:我们应把天然气开发的目光放在东海和南海。
  先说东海。早在1968年,联合国在一份报告中就指出:“东海是另外一个波斯湾,这个海域拥有着众多被埋藏的宝藏,拥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美国的东海问题研究专家哈里森认为:“东海大陆架上天然气储量大概在5万亿立方米,至少是沙特阿拉伯发现天然气储量的8倍,是美国天然气储量的1.5倍。”中国地质学界泰斗李四光生前也预言:“中国油气资源的未来在东海。”
  中国勘测东海油气资源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中国在浙江以东海域的东海大陆架盆地中部发现了“西湖凹陷”。经过最近20多年的勘探,中国目前已在西湖凹陷开发出了平湖、春晓、天外天等8个油气田。此外,还发现了若干大型含油气构造。平湖气田目前已经开始通过管道向上海地区供气。
  近年来,中日关系的改善为中国东海的油气开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遵循“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通过中日双方协商解决。有着丰富油气资源的中国东海海域,是中国未来获取能源战略物资的重要保障。
  再说南海。据初步估计,南海油气储量约500多亿吨,在我国传统疆界线约有300多亿吨,与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齐名为世界四大海洋油气区,开采前景广阔,也被誉为第二个“中东”。从国家能源安全全局考虑,南海地区应该成为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地区,是未来能源的潜在基地。
  自上世纪60年代末南沙海域被探明有丰富油气资源以来,周边有关国家加快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步伐,目前在南海拥有石油承租权并从事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国际石油公司大约有200多家,南沙油气开发已呈国际化态势。周边国家每年从南海开采5000万吨以上的石油,相当于我国大庆油田的年产量。
  我国加快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已刻不容缓。具体方针可本着“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建立切实有效的能源合作机制。一方面,加强与东南亚相关国家在南中国海油气开发上的合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并加强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获取先进技术加快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五年前的“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贯通,中国的能源消费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天然气时代。特别是近两年来,中国天然气消费呈现几何数增长态势。有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达1100亿方,而国内生产能提供的只有900亿方;2015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达1600亿方,而国内生产能提供的只有1200亿方;而到2020年我国的天然气缺口至少达800亿立方米。显然,天然气后续资源不足已成为最根本、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天然气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笔者认为,加大东海和南海的天然气开发力度,还有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中国天然气的主要消费市场在东部和南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