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也许已经接盘H股
    2009-01-15    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A股市场在冲击下保持平稳,这要归功于银行股 “大风面前不弯腰”。

  受套现困扰的中资银行股开始反弹,以显示外资减持并不可怕。中投公司买H股的建议再次得到许多学者的呼应,这些学者说得晚了一些,鉴于中资金融股在抛售压力下反弹,且H股反弹幅度大于A股,笔者认为,中投或许已经开始介入中资金融机构H股。
  这与中投的定位一致。中投属下的汇金本来就是中资金融的大股东,负有稳定金融机构的重任,在金融机构遭遇打压之时,接手H股是题中应有之义。并且,此举有一石数鸟之利,既可维稳,又可解决外汇储备怎么用的难题,更可以借拉动H股之力稳定A股。至于说金融机构回到汇金一股独大,影响改革进程,不过是书生之论,只要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外资、国资、民资均可同场竞争,由谁控股并不影响市场化大局。笔者眼拙,看不出来外资持有20%的股权,必定能够让国资控股的银行走向市场化的理由究竟何在。
  不止如此,港币与人民币接轨是迟早的事。央行行长周小川1月13日在深圳出席全国人大及政协预备工作会议时指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协助港澳应对,包括与金管局保持密切沟通,并在必要时适当增加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额度、开放香港地区与内地的人民币支付业务,同时又出面协调,帮助部分港资银行在内地的分支机构解决融资困难,包括确保这些银行取得足够流动资金。其中的关键之语,就是在香港增发人民币债券额度,开放香港与内地的人民币支付业务,这不仅让香港坐稳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位置,更明白无误地显示,港币与人民币接轨的前景。
  实际上,让一个与内地联系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体,与美元挂钩,成为美元的影子货币是可笑的,也是不可持久的。而香港的经济并不是美国的影子经济体,反而越来越成为内地的影子经济体。
  银行业面临不确定性因素,业绩、抛售负面消息与政策正在拔河。据报道,银监会已口头通知国有上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上市银行,良好标准的拨备覆盖率相应提高到130%和150%左右,将风险在2008年度尽量释放。在13日结束的2009年工作会议上,银监会强调,由于2009年国际国内形势更趋复杂,银行业金融机构今年要严格控制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严格坚守风险管理底线。此外,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审慎前提下,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增长。
  不仅银行,股市也在与政策拔河。A股似乎将在欢乐的气氛中迎来牛年。1月13日,央行与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露出一线曙光。虽然是自2001年7月份以来第二个单月下降,但降幅趋缓,只有2.8%,好于预期。
  2008年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718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2008年12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35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8.76%,增幅比上年末高2.66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增速较快,约达7160亿元。
  判断经济回暖,言之过早。目前增长,不是经济全局回暖,而是黑暗中出现手电光。位居上游产业链的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出口量大降17%和42%,显示我国出口仍然面临巨大压力,12月份我国进口下降21.3%,远超出口。不仅如此,纺织等制造业虽然出口上升,但纱线、纽扣等初级产品比重增加,说明制造市场有转移的倾向。央行的数据,只能说明增加贷款与投放基础货币收到了效果,不代表经济整体回暖。贷款增加可以使银行收益增加,也可以让银行隐藏呆坏账的时间更长。
  不仅中国市场,全球也在用政策与市场拔河。周洛华先生批判我是数据教条主义者,他认为,全球危机已经到头。理由有二:一是铸币权国家不可能在资产负债表右栏发生危机,只会在左栏发生滞胀;二是奥巴马计划,将剩余3500亿美元资金的使用,重点转向防止房屋止赎现象发生以及帮助小企业、普通消费者获得贷款。金融机构挣扎,消费将出现好转。
  但我认为,经济不可能全面回暖,修复资产负债表并不轻松,美国的私人信贷降到历史低位,发生滞胀是以后的事,现在还是紧缩。即使出现滞胀,日子也不会比现在好过。
  我们不应忘记,生产率的提高才是财富增长之本。而全球股市与政策拔河的结果,就是在低位反复震荡,让投资者享受冰火两重天。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