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通缩是当前货币政策第一要务
    2008-11-26    作者:王勇    来源:证券时报

  日前,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08国发经济形势报告会上,国家统计局有关官员首度透露了2008年的经济预测指标:全年我国GDP增速将在9.5%,CPI在6%左右。尽管如此,笔者认为,防通缩应是当前货币政策的第一要务。

  M1增速呈现“含羞草”效应

  央行发布的2008年前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08年狭义货币供应量 M1增速下滑,呈现出明显的“含羞草”效应。10月份M1余额为15.72万亿,增速大幅下降至8.85%,比上月末低0.58个百分点,已连续6个月下滑,达到1997年3月以来的历史第二低水平。由于M1是由市场货币流通量(M0)和企业活期存款构成,10月份M0余额为3.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9%,比上月高1.31个百分点,同期M1增速较9月却回落0.58个基点,可见企业活期存款增速在10月份下降幅度较大。
  国内企业活期存款增速呈下降趋势,经济下滑使得企业出现流动性危机,侵占了流动性资金。同时,产品库存增加造成短期存款减少;流动性分布不均也加剧了这一趋势,因为流动性多的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倾向于将资金转为定期存款。为此,笔者认为,到年底M1增速可能降至4%的历史低位。另外,由于此前的紧缩政策效果显现和国际经济环境恶化,通胀形势得到有效控制。目前M1增速尚未见底,因此,防通缩成为当务之急。

  货币政策要保经济增长

  目前,中央政府已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信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较快增长定能起到重要作用。实际上,当前,内需不足状况的确是制约我国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还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要刺激扩大内需,一是要扩大投资需求,二是要提振消费需求,具体到投资需求上,支付能力来自于企业的流动性,而除了内部留存盈余之外,企业的流动性更多地来源于外部融资。这就要求适当放松货币政策,结合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增强企业对于投资需求的支付能力。
  近期,央行为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也出台了不少举措。日前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将指导政策性银行在年底前再追加贷款1000亿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及农副产品收购;鼓励商业银行对年底前10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提供配套贷款。

  继续降息、降准备金率

  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笔者呼吁,在2008 年接下来的时间以及2009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平,从而为经济稳定较快增长提供保障。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扩大货币发行。在基础货币中,货币发行占到了近50%,因此加大货币发行是扩张基础货币,进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内需不足的条件下,我们的建设尤其是事关民生的基础工程建设的资金缺口极大,潜在消费与投资需求空间还很大,完全可以用增加货币发行的办法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央行通过逆回购的办法购入债券,吐出基础货币。央行允许包括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逆回购交易业务,不仅对这些机构开展买断式回购业务进而套期保值或从事债券组合套利留出空间,进一步推动非金融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方便其进行债券投资,培育机构投资者队伍,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
  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已连续两次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建议年内至少再调低1次,下调幅度为1个百分点。另外,建议央行将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也适度下调,这将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存放于中央银行的部分超额准备金流向市场,并能有效推动资本市场活跃。
  建议继续大幅降息。尽管央行在过去的两个月内3次降息,1年期贷款利率已降至6.66%,但与2007年6次加息以前的6.12%的利率水平相比,仍高0.54个百分点。而我国与美国的利差仍倒挂2.6个百分点。鉴于我国利率水平依然偏高,大幅降息具备可操作空间,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
  改进金融系统的服务。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确保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及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支持扩大内需,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同时,央行应继续灵活运用货币信贷工具,做好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工作。还有,支持增加有益于流通和交易的金融工具,从而充分发挥金融系统的中介功能,这样可以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减少货币沉淀;也有助于降低现金漏损率,从而提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量。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