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亿投资刺激经济,这记重锤砸下去,能听多大响,能逐多高浪?
形容四万亿豪举为“重锤”,主要是因为它完全体现出“国十条”的精髓:快,指出手快;重,指力量大;准,就是针对性强,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实,指向明确,力保实体经济。
而百姓关心的问题是,这四万亿投资能听多大响?我们先算信心账。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以四万亿拉动内需,直接鼓舞市场。A股市场虽然在18日有所调整,但连续4个交易日大涨,并带动周边股市上扬,就充分说明这笔投入极大提振了投资者信心。此外,还要算国际影响账。国际舆论盛赞中国此次方案增强了抵御风险能力。在G20峰会上,与会元首普遍认为中国的举措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救中国就是救世界”已成国际社会共同的认知,客观上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增加了“话事权”。
百姓还关心,这四万亿投资究竟能逐多高浪。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找参照物,现成的例子是美国的救市方案。四万亿人民币当然是天文数字,但换算成美元也就5860亿,在规模上还不及美国的方案。那么,同为救市方案,为什么说中国的要比美国的更重、更实、更准,涵盖面更广呢?比较一下两国方案的差异就能看出端倪。
在资金流向上,美国偏“虚”,中国重“实”。美国把7000亿美元用于购买银行体系内的不良资产,通过增加需求达到稳定市场价格、恢复市场信心的目的。中国把四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建设新的铁路、地铁、机场和汶川地震灾区的重建。在救市思路上,美国急于收拾烂摊子,先求快,再求好,先救虚拟经济然后再救实体经济。中国是稳扎稳打,先求好,再求快,更倾向于先救实体经济然后再救虚拟经济。
两种模式的选择由两国经济现状的不同所决定。作为当今世界最为庞大的经济体,虚拟经济在美国经济中占的分量很重,所以,美国要把钱投到金融业。而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体经济在经济中所占分量更重一些。西方经济疲软,外贸出口必受影响,此时,以救实体而拉内需,就更惠及民生,更侧重长远。以行业而论,铁路、港口、水泥业、钢铁、机械、电网建设、安居工程将从中受益,同时还新增了工作岗位,减少了就业压力。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四万亿是一块“大肥肉”,百姓受惠不假,但公众更担心两个问题:一是歪嘴和尚念经,将民生工程变成政绩工程;二是馋猫忍不住偷食,速度加快了,摊子铺大了,更要严防有人偷梁换柱、暗渡陈仓,牟取部门利益甚至贪污腐败。
在14日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披露,中央将派联合检查组,分赴各省驻点数月,对投资的实施情况全程监控。这一招很有针对性。这么大一笔投入,事关百姓福祉,事关国家兴衰,没有任何理由不加强监督,没有任何理由不阳光操作。为确保这笔投入用好,用到位,用在刀刃上,既要严管每一个流程,不给任何人自肥的机会,还有必要实施更为严厉的“紧急监管条例”,谁伸手,就捉谁!这个“紧急监管条例”说到底也是在保护官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