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吗?
    2008-10-31    张建龙    来源:中国证券报

    许多人把美国次贷危机归罪于过于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这有一定道理。过长的金融创新链条,过高的杠杆率,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随着次贷危机的加剧,对于中国是否还应继续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社会上产生了很多争论。有人认为,应该暂缓发展,因为美国已是前车之鉴;有人则指出,不能如此简单地“吸取”次贷危机教训,美国是金融创新过度,而中国是严重不足。若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停止发展中国衍生品市场,恰如对一饿汉大谈营养过剩之危害。

    笔者认为,中国是否应继续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首先要搞清两个问题。其一,发展金融衍生品有何意义?其二,社会是否有迫切需求?搞清这两点,结论便不言自明。
    金融衍生品是建立在商品价格、股指、利率、汇率等基础产品上的金融产品,比如商品期货、股指期货、利率互换,以及对衍生品再加工出来的期货期权、互换期权、期权的期权等。可以说,建立在远期、期货、期权、互换四大基本工具之上的金融创新永无止境。但名目繁多的金融创新并非完全是为了炫耀“奇技淫巧”,而是对各种社会需求的回应。
    金融衍生品的最大意义是提供了风险管理的工具。风险管理,不是简单的降低风险,而是风险的转移和再分配过程。简单说,就是把风险让愿意承担的人来承担,让耶稣的归耶稣,撒旦的归撒旦。之所以有人乐意主动承担风险,则是因为风险和收益总是相对应。至于由此产生的投机,我要说,投机不是坏事,恰恰是投机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试想如果世界上真没有投机,恐怕市场也就不存在了。一群怀揣“卑微”思想的个体,在为个人利益奋斗的过程中创造出一个个“伟大”的奇迹,这就是市场的神奇。
    中国有对金融衍生品的需求吗?答案是太需要了!对生产企业来讲,需要控制原材料价格剧烈上涨风险,需要防范产品价格大幅下跌风险,需要规避利息支出突然上升风险,需要遏制外汇收入不断损失风险。对机构投资者而言,则需要能为手中的有价证券提供套期保值的工具。这些需求在目前的中国已经得到满足了吗?远远没有!中国的企业目前有太多的风险需要转移却因缺乏工具而无法转移,这是国内企业普遍缺乏风险抵御力的根本原因!
    搞清上面提出的两个问题,也就理清了我国金融衍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即满足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让金融衍生品为实体经济服务,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服务。为满足机构投资者套期保值的需求,我们需要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为减轻限售股解禁压力,我们需要可交换债券等新型产品。为了满足企业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的需要,我们也应该基于利率、汇率开发出相应衍生品。
    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衍生品,可以作为券商、银行开发结构性产品的丰富“原料”,这将源源不断地为公众提供新投资渠道。创新是金融市场活力的源泉,我们不能因次贷危机而对金融创新望而却步。

  相关稿件
· 里昂证券专家:A股市场呼唤更多金融衍生品 2008-05-15
· 2008年: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扬帆起航” 2008-01-18
· 袁力:金融衍生品应与保险市场互动发展 2007-12-21
· 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德国模式"后来居上 2007-11-05
· 银行间金融衍生品交易协议签署 2007-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