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教我们学会消费
    2008-10-10    丁刚    来源:人民日报

    “一个炫耀财富的时代已经结束”,这是美国历史学家斯蒂夫·弗瑞瑟对这场金融海啸的评语。当盛宴中断,狂欢的人群散去,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是华尔街用泡沫支撑而起的奢侈消费的不可持续性。就在雷曼兄弟公司倒闭的几个月之前,该公司的一位高层主管以325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自己的海滨豪宅。而在最先感觉到这场风暴的游艇市场上,那些一度很少有人愿意出让的、价格超过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豪华游艇也在被富豪们抛出。

    没有人怀疑美国消费能力的强大,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与它的消费实力有直接的关系。一旦美国人不再像过去那样消费,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无疑就会减弱,这是我们在评估未来全球经济走势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问题。
    但是,对于像中国这样正在努力提升内需的国家来说,可能会面对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即选择什么样的消费模式,这也是一个关系到可持续发展路径的问题。因此,从应对危机的角度来说,我们不仅要为美国的消费需求减弱做好准备,也应当从美国的消费模式中吸取教训。
    美国消费模式在为全球经济提供动力的同时,也加剧了世界经济、贸易结构的失衡,并向全世界传播了一种奢侈消费的欲望。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格夫称,美国的消费者“消耗地球上的一切(帮助美国鲸吞世界石油产量的25%)却从不储蓄”。他还说,“拜美国无与伦比的财政制度所赐,其消费者可以几乎不用首付就购买豪华轿车。他们能够以房产的价值作抵押,每年都贷更多的款,并花光每一分钱。他们能以自己越来越少的积蓄享受越来越早的退休生活。实现这样的生活方式需要勇气和能量”。理解了这段话,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这个星球只能有一个美国。
    在总结这次金融风暴的起因时,经济学家们不约而同地看到了这种消费理念的影响。当全球大量资本涌入美国,而监管又十分松懈时,疯狂消费也就有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进而营造出一种极度虚假的繁荣景象。最终,信贷链条断裂,奢侈的盛宴便突然中断。
    当旧的失衡的体系难以为继,全球经济就必须寻找新的平衡。实际上,承受和应对危机就是一个寻找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动力的过程。于是,西方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能够通过提升内需,进而带动全球经济走出低谷。
    这个设想相当美好,但就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可能更重要的是要调整好自身的经济结构。从表面上看,拉动内需的转型对中国来说并不难,正如林毅夫先生所言,中国靠刺激国内经济、增加国内需求,仍可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但从深层看,它又意味着我们必须选择新的消费模式。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也要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在两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机遇,一是它正好发生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时候,将会促进这种转换的加速;二是它暴露出了美国消费模式的问题所在,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的意义所在。
    既然中国不能以美国式的消费模式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那么,我们就应当学会更科学、更理性地消费。在强调拉动内需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中国就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并最终能够为世界经济作出更多的贡献。

  相关稿件
· 美金融危机留下哪些教训? 2008-10-10
· 农村改革还可担当应对金融危机重任 2008-10-10
· 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 全球各地正联手应对 2008-10-10
· 金融危机加剧 冰岛“寒冬”威胁英国储户 2008-10-10
· 中国当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 200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