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连锁反应,许多国家纷纷动用财政资金干预市场,同时采取降息政策刺激消费。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自然令世界瞩目。在我国出口乏力、调控加强的前提下,扩大内需很快也成了国人谈论避免经济衰退而关注较多的话题。而众所周知,我国的市场潜力,主要在农村。因此,我们今天探讨中国的“三农”问题,似乎应有一种更宽的视野。 中国的改革发轫于农村,也谨慎于农村。近些年来,我们在扶持农业、减轻农民负担、为农民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物质支持上,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目前农村的生产水平、社保状况、生活质量、教育程度和文化普及方面,总体仍显不足。产业集中度低、规模效益不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技术推广慢、物流成本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文盲和贫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百姓权益保障难度大、社会化服务不敷需求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农村。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客观层面的,也有主观层面的。体现在政策上,就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所以在土地流转、农村社保、协会运作和涉农服务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改革。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中国农村的问题其实已经变成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性的问题当然也会很快变成中国农村的问题。当高成本时代来临的时候,“世界工厂”要看中国农民工的脸色,许多国家的日用品和食品也要看中国农民工的脸色。当然,次贷风潮、人民币升值、一些国家的反倾销,也会很快让中国农民体会到由滞销、毁单所带来的压抑和沮丧。可以这么说,改革到现在,中国农民完全是和世界同呼吸、共冷暖了。所以,世界经济环境如果不和谐、不稳定,会很快使中国农民受影响、受拖累。 要扩大内需,就要让九亿中国农民的腰包能够迅速鼓起来。因为对于避免经济萧条来说,这是一支无与伦比的消费大军。而要确实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从当下来看,就必须尽快改变农民在利益分配链条中比重过低的局面。 由于集体议价能力低、市场话语权严重缺失,目前无论在哪一种农产品的利益链条中,中国农民普遍都受到中间环节的强势挤压。因此,组建专业合作社并让其低成本、高“安全性”运转,是政府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去年,我们虽然实行了农业合作社法,但许多配套的东西根本没有,扶持措施也没有到位,以这样的条件,即使发展起了各种农业合作社,也是很难生存的。 对政府来说,除了制定政策外,扶助行动也是必要的。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出资培训农民,帮助农民掌握生存与发展的本领,必要的话,可以适当组织农民出国考察,让农民实地感受国外农村的市场化氛围,体验国外农业合作化的运作方式和发展途径。在这方面,一些国际组织也应该向中国农民伸出援助之手。 所以,以全球眼光看待农村,就有了这样两层含义:一是在防范全球性经济危机中,世界将越来越贴近中国的农村和农民,这是我们的机会,也是世界的机会;再是在深化农村改革过程中,我们要高瞻远瞩,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这是今天的必然,也是未来的要求。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