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预案不应该只有一个表态,还应该向社会透露实质性内容,以稳定公众信心。否则,充满变数的美国金融危机,依然会让中国公众信心不足,投资、消费时不免有所顾虑。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日前称,为了避免和减少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人民银行和有关监管部门已经制定了各项应对预案。人民银行还将继续与各国中央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密切沟通与合作,共同抵御金融危机。(10月5日《京华时报》)
央行虽然声称已有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相关预案,但并没有公开实质性内容。显然,央行这一表态,意在表明自己态度来稳定公众信心,至于何时出台应对预案、出台什么样的调控政策,既要看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状况,又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尤其要看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有多少疗效。 但是,由于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并不能改变美国经济前景,所以效用有多大还需要观察。正是这种不可预见性也给中国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出了不少难题,比如,相关预案是否把准了美国金融危机的脉搏?央行及相关部门的应对方案是否经得起检验?再如,相关预案在应对美国金融危机时,是否考虑到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胀加剧这些现实国情?按理说,宏观调控应该是一盘棋。 在笔者看来,中国相关部门必须对美国金融危机做最坏的想像:一方面虽然中国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持有美国金融机构的债券或资产,规模不是很大,但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投资往来非常密切。有数据显示,美国企业利润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企业利润增长下降1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已向就业市场等多个方面传导,深不可测。只有做最坏的打算,才能避免对中国更大伤害。 中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预案什么样,笔者认为相关部门不应该只是一个表态,还应该透露可以公开的实质性内容,以稳定公众信心。否则,充满变数的美国金融危机,依然让中国公众信心不足,投资、消费时不免有所顾虑,进而影响国内经济增长。 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早有专家开出各种药方。比如,在出口方面应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在金融投资方面应加强风险管理;再比如,有专家提出中国需要“财政刺激”,即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增长,推动经济转型。虽然这些药方不乏真知灼见,但却是民间声音,并不一定是政府应对预案中的内容,而公众最想知道的是政府如何作为。 当然,央行发言人的话中也透露出应对预案的部分内容,比如,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和服务,督促金融机构加强自身风险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只不过这些内容是口号式的,不是实质内容。 依笔者之见,即便应对预案不便全部公开,但与公共利益有关的或者说可公开的内容,不妨公开出来以便公众表达意见。这样做的好处是,应对预案必然涉及公众利益,公众有权对此表达看法;同时,这些预案需要集纳民智,使其更加合理完善。 9月29日,美国国会否决救市方案的原因之一是动用纳税人的钱去为华尔街的金融寡头们埋单。之前,美国救市计划也遭遇过专家和多数公众的强烈反对。这说明政府救市必须要考虑到纳税人的利益,纳税人也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意愿。同样,中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预案也关乎公众利益,需要与公众有很好的互动,以便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可以预见的是,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预案很重要的一条是加强金融机构监管。但从以往很多中资银行多次违规放贷的事实来看,加强金融机构监管如果没有更有力的配套措施,很难约束一些商业银行。因此,有的应对预案可以部分公开,让公众、媒体一起来监督金融机构,使应对预案更具效力。 既然美国救市方案天下皆知,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情况下,公众也有必要知道中国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这是增强公众信心的关键,要知道,美国金融危机已牵动了很多公众的神经。显然,应对美国金融危机是一个综合工程,公众也想知道央行之外的其他部门如何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