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经济的考验刚刚开始
    2008-09-24    作者:马红漫    来源:南方都市报

   央行日前公布的问卷调查结果,勾勒出市场参与者并不乐观的经济预期:其一,居民购房意向创出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其二,在企业出口订单景气度回落至汇改以来最低点的同时,国内订单景气度也在本季度首现大幅下降,为10年来最大降幅。

  这两个数据分别从居民支付能力与企业盈利创造能力角度,展现出未来经济预期的悲观化迹象。房地产市场“十年最低购房意向”,表明自1998年房改推进开始的十年房地产牛市行情,已经确定无疑步入到衰落阶段。这其中固然有房地产价格被恶炒后的理性回归,但同时也表明居民现实消费支出能力萎缩严重。企业订单数据历来是极为重要的市场信号,该数据的走软表明制造业企业的盈利预期堪忧。
  更为关键的是,研究结论表明,经济预期会放大实体经济的波动状况,恶化过热或者衰退的程度。国内消费开支和企业盈利状况预期的负面变化,会进一步减少消费开支的欲望,继而恶化企业盈利状况。其最终的结果就是造成实际经济运行状况愈加困难,从而放大了整体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与程度。
  当下的经济形势的确是近年来“最困难的一年”,而诸多的经济数据也已经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具体而言,经济下滑的风险已经对调控部门形成了较为严峻的考验。而且由于虚拟经济、心理预期与现实经济之间的相互纠缠,并且透过三者间的加速与放大作用,最终只会让宏观经济调控难度进一步加大。
  就以当下的股市为例,尽管在所谓“三大利好”政策作用下,A股市场出现连续两天的大涨,但这并未消除投资者对经济形势的担忧,也无法弥补之前持续暴跌导致的巨大经济损失。非但如此,由于市场投资信心的消亡,利好政策的持续性根本无法保证,甚至会因为随后而来的股价下跌进一步恶化市场信心。对于“三大利好”政策,市场已经开始更多地从负面角度予以解读:历史经验表明,印花税的调降或单边征收,根本无法扭转市场大趋势;汇金公司建仓三家国有银行股,并未指明选择A股二级市场,并且其实际建仓力度和对股指的影响无法过度乐观;至于上市公司回购问题,则受制于上市公司现金流的状况,在严厉从紧货币政策制约下,这一政策得到大范围落实的难度极大。
  单纯从既有利好政策效果看,在短暂的市场暴涨之后,其实已经注定政策的市场效果无法持续,事实上23日A股市场大面积个股下跌调整已经表明了这一点。对此调控部门理应高度重视。
  尽管股市的走势被称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但其影响力并不仅仅限于晴雨表的作用。一方面,股市持续走弱表明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在衰弱,这会恶化现实资金投资方的预期,而资金投入进一步减少会恶化实体经济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股市持续暴跌严重伤害了本就并不景气的居民消费能力,从而减少了企业最终的盈利创造能力。就此而论,抓住股票市场的趋势变化,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维稳政策,并非仅仅是为实现所谓的“救市”目标,而是实现宏观经济提振,避免经济下滑风险扩散的必要之举。
  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而言,单纯的三大利好政策根本不够,应该从保持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大目标出发,尽快出台一揽子利好方案。其内容应该囊括:适度松化的货币调控政策、偏于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增收和降低成本开支的税收减免措施;针对股市内在稳定机制的创新推进,诸如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的推出;建立实质性的平准基金,针对当下的金融风险,其规模至少应在千亿元之上等等。
  面对宏观经济下滑风险和股票市场尚不稳定的现实状况,真正艰难的考验其实才刚刚开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