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美联储通过“定期竞标工具”(TAF,Term Auction
Facility,美联储向商业银行公开提供的以资产证券化产品作为抵押物的定期再贴现贷款)继续向金融机构再次注资750亿美元,财长保尔森的态度也渐趋强硬,称不会放任房利美与房地美倒闭,但市场似乎仍不买账。统计数据显示,自从2007年12月美联储发明TAF之后,截至今年6月初,美联储已经借此渠道向市场注入了5100亿美元,但至今“两房”优先股的跌幅却已经超过50%。
还是那个老问题,危机最困难的时候是否已经过去。 比较流行的辞令是“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转机会出现在明年中期”。事实上,去年中期的时候,大家都听过同样的议论。 次贷危机表面上是金融领域的问题,但本质是美国经济模式中既有矛盾的总爆发。美元之所以长期享有中心货币的位置,美国国民之所以长期享有开动“印钞机”获取别国廉价商品的权利,都来自足以震慑别国的强权国力和足以吸收过剩美元的金融市场。国力不谈,由于印刷出来的美钞越来越多,以美元标价的实体资产增速难以为继,势必需要更复杂的结构化金融工具来增加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所以,套用一个老生常谈的术语,“这场危机是迟早要来的”。 虚拟化的经济模式虽然让美国政府逐步摆脱长期困扰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利润、增长点等恼人问题,但也令“美国制造”的产品变得越来越软。 从宏观上看,美国经济的实质完全转化为一个纯粹基于信心的金元游戏。作为这个游戏的道具,金融衍生品是玻璃做成的玩具,尽管有所谓大行的“评级”来装点,但根本禁不起“交割”这个硬指标的敲打。记得在2008年初,PIMCO总裁Bill
Gross(此人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地位堪比我们熟知的Bill
Gates)就曾预测,继彼时已为大众所知的担保债务权证(CDO)之后,用于衍生品避险的CDS(信用违约互换)的大规模违约还可能带来数千亿美元的交割麻烦。果然如此。 原来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热火朝天的经济游戏本质竟然是对一些贴有美国标签的虚幻玩意下注……真正的麻烦很可能还没有结束。当前,美国房贷占GDP比重超过80%,而亚洲金融危机时香港这个数字是50%,上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时日本这个数字是30%,更何况,目前美国利率和美元均在低位、财政连年赤字,奢望“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颇似望梅止渴。 尽管中国经济与美元脱钩并独立发展是长期方向,但要能做到这点,却至少有赖于内需的启动和人民币地位的抬升。仅就内需而言,尚不知决策者是否能够坚持通过降低税费方式进行经济刺激。减税之外,能源与资源价格改革、垄断产业的壁垒取消、隐性失业与新增失业的消除等等,每个拿出来都是并不轻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