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元最近一段时间的持续走强,机构对于美元转强的趋势性开始表示高度的乐观。中金甚至作出了美元全面反转的判断。
判断美元趋势,要看长久以来导致美元弱势的条件是否在发生变化。总的看来,美元拐点的判断为时尚早。 当前应该属于次贷第三轮金融冲击过后的一段静默期。次贷爆发后,近三个季度的美元加速贬值,刺激全球能源粮食价格的暴涨,美国人转嫁了相当部分的调整成本,却把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折腾得风雨飘摇。欧洲经济增长疲态日趋明显;日本刚刚复苏的苗头又被压了回去,甚至回到
“负增长+高通胀”的滞胀组合;新兴市场通胀急剧上升,企业大量倒闭,危机征兆隐现。 反观美国,靠弱美元刺激的出口独臂支撑着美国经济增长(尽管消费和投资都萎缩比较厉害),显出相对强势,出口持续增长,且伴随着内需的疲软进口需求的下滑,美国经常账户余额进一步收窄,使得贸易逆差占GDP比重回落5%以内,支撑了美元。 可以看到,美元的自我修复机制在起作用,一旦贬得太快,贬过了头,得到的好处反过来又能短暂支持美元。可以预期的是,如果此时美元转强后,出口增长还会惯性增长一段时间,对美元进一步提供支持。1995年起步的那次强美元过程,在美元转强后出口仍持续增长了2、3年,但那恰逢一个全球特别是东亚新兴市场高速扩张黄金(资讯,行情)时期。 显然,今天的场景不能简单比照那段历史。欧洲、日本衰退,新兴市场面临极大困难: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失业激增,如此,需求是否还能支持美国出口持续增长?我看并不乐观,至少即便美元转强后,美国出口的持续增长时间可能不会太长。失去了出口增长,美国进入季度负增长,美元也就失去了支撑,失去进一步上升的动力。 从政策上讲,高负债时代下(2007年美国家庭和国家的负债几乎是美国GDP的3.5倍),只要美国房价没见底,金融隐患还在,要联储做出加息决定注定是投鼠忌器,加息如果引发房价崩跌,可能是更大的金融灾难。 反转过来讲,当下美元若真进入转强的轨道,意味着全球通胀压力下行,联储在此场景下还做出加息的决定在逻辑上也是有问题的。 今天美国的房价下行显然是没有结束,意味着金融隐患还在,可能最坏的日子还没有过去。市场普遍预期的是,CDS(信用违约掉期)是下一个巨大的风险隐患,有的机构预测CDS的规模是25万亿美元,有的说是62万亿美元。而信用违约掉期完全是柜台交易,没有任何政府监管,更主要的是其具有很大的风险放大效应。 而美国政府对于金融危机的救援,只可能弱化美元推高通胀。理论上讲,财政救援可以通过印钞票解决,也可以是收缩财政开支来解决。但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无政府规制的高度垄断”的地位,决定了其选择前者肯定是理性的。更何况国际投资者持有16万亿美元金融资产,谁也不敢率先轻易抛售美元资产。更准确地说,谁也跑不出来,几大央行只要抛售一点,所引发的连锁效应就可能引发美元的崩盘,其后果谁也受不了。如果不能抛售,那么博弈的选择自然是自觉地维护美元这种刀刃上的平衡。意味着美国可以不断地将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通过货币化来转移,而这一举措仅会导致美元贬值而不会出现美元崩盘。 总之,美元最近的强势,更像是弱势趋势中的自我修复,如此,商品市场价格高企就只能持续。因为最近美元短暂反弹后,商品市场深幅回落,使得承载全球产能的新兴市场从承受的巨大通胀压力中终于缓了口气,各国政府开始考虑放松紧缩,刺激经济以防止经济衰退。坦率地讲,新兴市场近年来急速扩张的产能不做一次大萧条式的清洗,全球资源“紧需求”的格局很难改观。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兴市场期待美元转强,商品市场回落,以保住现有产能扩张态势的好日子可能永远不会再来。 当新兴市场在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压力的夹击下,喘不过气来的时候,联储主动出手加息抑制通胀,就有可能有成员从世界经济的链条上滑落。或许这恰是美元能真正走出一段持续的回升周期的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