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随着汽车车型更新速度的加快,车价也在迅速下滑,而从年初以来,钢铁、橡胶等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上升,让汽车厂家叫苦不迭。在北京车展前,江淮大张旗鼓地宣布全系涨价,奇瑞则通过经销商完成“暗涨”,刚刚上市的广丰雅力士则搞出了“体验价”,意在告诉消费者——广丰“保留半年后涨价的权利”。汽车,难道真会涨价吗? 诚然,原材料成本的上升,的确让汽车厂家备感压力,但这并不足以构成涨价的理由。我们知道,无论车型怎样千变万化,无论是SUV、MPV还是CROSSOVER,都逃不出商品的本质属性。商品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同时也受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由于消耗的社会劳动量不同,决定了目前汽车不能和香皂、洗发水一样,卖个百十元还有盈利。某种车型价格是5万元,还是6万元或者4万元,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变化。 早在去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徐向阳就曾指出,2008年汽车产业产能总和达到1100万辆,而实际销量即使顺利迈上1000万辆台阶,二者间仍存在100万辆的差距。另一个数据是,到2010年,国内14家主流汽车企业的产销目标总量,高达1582万辆。与此相对的是,汽车市场的增长在逐渐放缓,专家预计从2008年起,汽车市场将回落到20%的增速以下。简单计算一下,即便按照20%的增长率计算,汽车市场的需求量仍然追不上产量的增长。如此看来,产量大于销量,供给远远超过需求,何谈汽车涨价? 一种说法是,汽车无休止的降价,让生产企业只能在工艺上“精简”,在原材料上偷工减料,这将影响汽车质量和消费者的安全。 在笔者看来,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但并不能成为“涨价”的理由。在生产工艺上“投机取巧”,或许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利润,但一旦“东窗事发”,这家企业或许将再无翻身的机会,这并非是降成本,而是投机。市场的法则是,要求企业通过新技术和规模降低成本,原地踏步、步履蹒跚和投机取巧都将会退出。 汽车会涨价吗?十几年间,汽车市场的发展,让桑塔纳从售价20万元滑落到7万元,让经销商号称坚守的“价格联盟”不攻自破;眼下也让年初涨价2000元的江淮瑞风,降价5000元销售,让涨价500元的奇瑞QQ,悄悄回调了价格……汽车“涨价论”可以休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