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市为何“牛短熊长”?
    2008-06-23    金岩石    来源:上海证券报

  股市破位下滑,如果剔除过去三年新上市的股票,本轮牛市几乎是走了一趟“过天车”。春节前开始担心“牛转熊”,现在依然担心股市再创两年新低,技术性反弹难以迅速扭转颓势,预期的“奥运行情”看来也要流产。中国股市非但不会产生巴菲特,国外流行的技术分析方法也不太适用,熊市一旦来临,沪指以20%为一个台阶逐级破位下跌,沪指跌破3000点-3100点后就可能下探2400点-2500点。

  本轮熊市的形成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金面的逆转,股市的资金面在两个月内从净流入转为净流出,所以在春节前跌破20%的支点;第二阶段是情绪面的逆转,买还是不买的入市思维变为抛还是不抛的痛苦选择,沪指从4800点破位跌到3900点左右;第三阶段是基本面的逆转,管理层在沪指跌破三千后的救市行动虽暂时稳定了市场情绪,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却由于价格管制而急剧恶化,剔除投资性收益后的经营性利润大幅下滑,股市又在5月消费价格指数公布前后走出罕见的沪市“八连阴”和深市“十连阴”,一举跌破沪指三千。从资金面,情绪面和基本面相继发生的逆转看,股市很难在短期内重拾升势,熊市基调已经确立,股市将重演“牛短熊长”的政策市周期。为什么说“牛短熊长”?一是过去多年的统计数字有据可查,二是中国特色的政策市周期也有依据。
  中国股市自诞生之始就带有政策市的“胎记”,在股权分置改革没有完成之前,政策市的基本特征难以消除。不仅股市的资金面直接有政策调控,情绪面要看政府的态度,本来相对自主的基本面近期也开始为政策左右了。1992年开始有了合法的私营企业,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逐步下降到30%左右,但股市中的国有股权占比依然高达70%以上。以总市值的板块占比划分,股市可分为“三只篮子”,石油石化,商业银行和其他“杂货”各占约三分之一。石油和银行这两只“篮子”是国有绝对控股,一篮子“杂货”的构成股中也是国有控股过半,高比例的国有股权是政策市的基础,这个条件至少要在全流通股市形成后才会改变,所以我们分析中国股市的趋势变化就必须以政策取向的变化为前提。
  政策市为什么会有“牛短熊长”的周期性特征,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我们总想“用”股市解决股市之外的经济问题,这可以说是股市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股市越好,责任越重,任重则道远,牛短则熊长。从当年股市为国企脱困,到今天股市帮通胀减压,政策取向一脉相承,至今未变;第二,股市主流投资人的理念是趋势投资,不是巴菲特型的价值投资,不久前所写“中国股市为何不会产生巴菲特?”间接说明了中国股市的主流价值观。趋势投资的价值基础不是经营价值,而是交易价值,其主要支柱为市场情绪和资金推动,所以在牛熊博弈之中,成也情绪、败也情绪。市场情绪一旦盛极而衰,激情再度澎湃需要时日,这也是“牛短熊长”的内在原因。
  情绪驱动的政策市和“牛短熊长”的再循环,使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错过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没有资本市场繁荣的大国崛起,几乎必然是弱势的崛起。一个轰轰烈烈的大牛市突然夭折,出乎意料,令人叹息,如果说股市已经有了“晴雨表”的功能,则在股市暴跌的背后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带着这个问题分析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发现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明显减速,出口的萎缩迅速被内需的增长所替代,而内需却出现强劲增长。企业的经济活动在减少,申请就业的人数在增加,股市的亏损在放大,房市的交易在萎缩,天灾的破坏在扩大,多事之秋的2008年为何会有内需的强劲增长?统计数字说明,内需的强劲增长主要来自于政府支出。今年1-4月,政府支出的增长比去年同期高出近30%,是政府支出驱动的增长部分替代了市场需求带动的繁荣。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的标准来评价经济行为:政府支出在1-4月的强劲增长虽然有雪灾的因素,但如果把价格管制、政府支出、政策性亏损和“牛短熊长”联系在一起,令人担心的是“计划”的复活。
  但愿股市的暴跌仅仅是虚拟经济的“旱天雷”,衷心希望经济的调整不会改变又好又快发展的大趋势。

  相关稿件
· 股市会否继续发生集体出错 2008-06-23
· 股市机会重在三个关键点 2008-06-23
· [谈股论金]放大看股眼界 用开放视野看股市 2008-06-23
· [谈股论金]开放视野看股市 2008-06-23
· 下半年股市:预期降温 机构看好四大投资主线 2008-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