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为CPI过分担忧
    2008-06-23    陈波翀    来源:上海证券报

   6月10日,笔者曾在《上海证券报》撰文指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不同寻常之举,明显是为下半年成品油的价格改革作铺垫。只是笔者没有想到,仅仅9天之后,发改委就宣布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液化气、天然气价格不调整。

  上述信息一经公布,市场对CPI的忧虑再次加剧,甚至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CPI将步入两位数时代。论据自然是持续高企的PPI,必然会推动CPI的走高。笔者以为,从短期来看,CPI有反弹的趋势,但长期并不一定如此。理由如下:
  第一,通胀本质上可以理解为商品的供求失衡,上调油价无疑会有效压缩市场需求。石油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和能源,其价格上涨必然会传递至下游企业,最终影响到消费者的决策。比如航空公司,可以通过降低机票折扣及上调燃油附加费转嫁成本。又比如汽车制造商,可以研发低油耗、高燃油效率产品替代消费者需求。而对于终端的消费者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价格贵了,必须主动或被动缩减购买需求。市场需求降下来了,价格自然也难以再涨上去。
  第二,通胀也可以理解为货币的超额供给,上调油价无疑会有效降低人民币占款。5月份,M2同比增速再次突破18%,主要就是热钱加速流入导致的人民币占款过多。6月1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796,年内已累计升值6.18%,接近去年全年的升值幅度。热钱疯狂涌入,无非是为逐利而来。套利空间在哪里呢?楼市、股市显然不是热钱感兴趣的地方,热钱的去处大致有三个方向。其一是躲在银行享受无风险的收益,其二是混杂在投资之中或参与民间资金拆借,其三就是倒油、倒米等投机行为。油价上调之后,热钱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人民币占款自然也就回落了。
  第三,治通胀最有效的手段是抑制需求,上调油价正好暗合央行之意。此前,央行为抑制通胀,年内已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7.5%的水平使得央行操作的空间已不多。至于说加息,在美元、欧元进入加息周期之前,对热钱的顾虑又迟迟不便动手。于是,央行陷入两难。以数量型调控工具为主的供给收缩似乎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而更为有效的需求抑制措施——加息又无法实施。发改委此番上调油价,正好为央行解围,也为CPI回落营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
  由此可见,上调油价并非CPI的天敌。从5月份CPI的回落来看,食品价格的下行成为决定性因素。我们在对CPI保持警惕的同时,切不可盲目悲观。客观来讲,PPI短期内仍存在上行的压力,M2同比增速则很可能掉头向下。因此,CPI短期可能会在高位反复震荡。
  从急于推出成品油价格改革来看,管理层至少传递出两方面的信息:其一,管理层无法容忍对全世界的补贴行为,早一天解决成品油价格倒挂的问题,中国人民的福利就会少受一些损失。其二,管理层对CPI还是充满信心,否则也不会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下,就着手理顺成品油价格。管理层的信心来自哪里呢?一方面是有强大的财政收入做后盾,另一方面就是对打击热钱充满自信。上调成品油价格不就意味着对热钱宣战么?2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较前一交易日回落30BP,是否意味着热钱流入的终结呢?

  相关稿件
· 居民通胀压力感受明显高于CPI涨幅 2008-06-18
· 5月CPI增长3.7% 欧元区通胀压力明显大增 2008-06-17
· CPI未来走势仍存三大变数 2008-06-16
· PPI向左CPI向右 未来半年中国经济走势微妙 2008-06-13
· 5月CPI拐点初现 通胀压力未减 2008-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