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风险拦路融资融券
    2008-05-12    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金融安全成为推出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创新工具的拦路虎。

    5月9日召开的首届陆家嘴金融论坛,主管金融的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提出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性。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融资融券的推出没有时间表,理由仍然基于金融安全。

    融资融券的作用有两点,一是拉长资本市场的资金杠杆作用,如此次在次贷危机中遭受重创的贝尔斯登资金杠杆长达1:300;二是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使投资者在牛熊市中都能根据获得的清醒判断而获利。
    但是,在一个基础尚不完备的市场,由于对风险与投机的喜欢程度与监管能力的低下,决定了融资融券很有可能再次成为一次注定难以成功的火中取栗的悲壮之举。具体而言,会带来三个方面的风险:
    一是技术风险。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资金来源于何处?按照《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融资融券业务所需的资金,即证券公司向客户融资,应当使用自有资金或者依法筹集的资金。业内人士桂浩明认为,目前券商手中的资金大多为托管的交易金,自己省下的可供调配存量资金,一般券商也就几亿元,远远不敷所需。同时,启动融资融券试点还缺乏两项前提条件:一是试点候选的券商接受证监会现场评审;二是拟试点券商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信用资金交易平台完成系统测试,而要完成这两项前提条件则需一个半月的时间。
    二是坐庄风险。建立做空机制必须融券,券从何来?其实质是谁拥有最多的券?当然是大小非,大小非中,又是国有控股部分最多。股改解禁以及所谓“新老划断”两年来,A股流通股从2000多亿股增加到5000多亿股,估计有500~600亿股属于“非转流”,还有2000多亿股是IPO和再融资发行的新股。非流通股越减越多,已经从股改前的4000多亿股增至目前1.2万多亿股。
    答案很清楚,要建立融券机制,必须动用国有股储备。笔者一再强调,无论是大小非的问题,还是融资融券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国有股部分。这个问题不解决,推出股指期货除了造就国有非流通股这个最大的庄家,给券商提供占利润比例10%(美国券商数据)的利息收入以外,对于市场而言,不是一箭三雕而是满盘皆输。
    有关方面考虑到这一问题,对于大小非筹码做了限制。并出台了3个政策性文件的规定,以总股本10亿股为限,对10亿股以上的上市公司转让3%或者5000万股、10亿股以下的上市公司转让5%的股本做出规范,需要报国资委批准。但如此一来,融资融券所需的市场效率也就成为无本之木。并且上报审批制度会泄露市场交易,从而给那些消息灵通人士下手的机会,管理上的进步无法解答坐庄疑问。
    三是非理性风险。美国1929年股市崩盘,与此次的次贷危机一样,从资金上来看,主要是杠杆作用加大了市场的整体风险,从资本市场传递到投行、银行、保险机构,直至所有的理财机构。如果我国实行了市场融资融券,以目前的庄家操作手法,将做空与资金的调动能力结合在一起,恐怕A股市场就会成为放大了的权证市场,普通投资者被扫地出门,庄家自娱自乐。
    融资融券是资本市场的 “核弹”,利用好了可以捍卫资本市场的独立性,可以平抑价格的暴涨暴跌,但利用不好会使资本市场全军覆没。因此,在推出之前,有关方面应该集合社会之力对融资融券的监管进行全面的论证,同时稳步开始试点,才能将危害降到最低。

  相关稿件
· 融资融券改变哪些“游戏规则”? 2008-05-09
· 平安新闻发言人:再融资未上报也无时间表 2008-05-08
· 欲明年上市 白家粉丝启动1亿元私募融资 2008-04-29
· 土豆网获第四轮5700万美元融资 2008-04-29
· 专家认为:船舶融资租赁将做大航运“蛋糕” 200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