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认为,外部经济放缓、人民币升值、紧缩的出口政策等因素使得我国今年外贸出口形势严峻。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外贸结构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扩大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有助于减弱出口的波动性;虽然纺织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较大困难,但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良好,显示出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总体来说,今年外贸形势“谨慎乐观”。 在今年的宏观经济运行中,外贸出口可算是其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出口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正引起商务部的担忧。4月末,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指出,去年秋季曾对今年出口增长进行预计,认为大概会保持在15%。从当前来看,保持在10%以上是没有问题的。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刘海泉则表示,进出口的政策都是动态管理,目前还没有新的政策出台。今年15%的外贸增速是可以期待的。 如果出口增速真的降到了10%,对中国经济和出口部门来说是一件大事。但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从综合一季度数据来看,出口增速虽有所降低,但还没有到令人沮丧的地步。一季度出口增长21.4%,增速低于去年同期6.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额度较去年同期的下降幅度也达到了10.6%。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数字都是以美元计价,而同期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这意味着一季度出口的实物量增速可能刚刚超过10%。按北大宋国青教授的测算,如果按人民币计算,一季度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7.8%,占GDP的比例已从去年二季度的8.8%下降到6.3%。 以人民币计价(这相当于剔除了汇率变动的货币因素)的数据告诉我们,无论是从真实出口需求对制造业的拉动,还是从顺差数字对GDP增长的贡献来说,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严峻形势已开始显现。形象一点的说法是,原来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这两驾“马车”拉动,现在由于通胀因素带动消费大增,这两驾“马车”已经变成投资和消费,而原来打主力的出口则有些力不从心了。 纵观一季度外贸出口表现,可以说外部经济放缓、人民币加快升值、去年以来紧缩的出口政策以及年初经历的雪灾,都在出口放缓之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一季度之后,除雪灾因素可以剔除掉,其他影响因素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从外部经济增长状况来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经济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都维持在0.6%的增速,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美国经济仍然没有陷入衰退。但住房市场的持续下跌很可能将美国经济拖入一个较长时期的低迷状态中。欧盟和日本对美国的贸易依赖性很强,一旦美国经济衰退,日、欧对其出口将迅速放缓,从而拖累经济增速,进而影响到从中国进口。而美、日、欧在2007年中国出口市场中占据的份额就达到47.6%。一个历史现象或许可以说明中国出口与美国经济的相关程度。美国经济上一次衰退是在2001年3-10月,而中国出口增速则从2000年的31.5%骤降至2001年的7.5%。 人民币升值因素更存在较大变数。这其中,在国内通胀持续高涨之时,是否会对人民币进行一次大幅升值,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不出意外,在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逾4%的情况下,今后一段时间升值速度将有所放缓,但全年实现10%升值仍是可预期的。这意味着升值对出口厂商提出了较往年更为严峻的挑战:要么承担升值成本维持原出口价;要么提高出口价格,导致部分订单的流失。根据我们的观察,后者已经越来越成为出口厂商的普遍选择。 在外贸政策方面,根据刘海泉副司长和此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的表态,以调整出口退税税率为主的外贸出口政策正是商务部“控制”出口增速的一把利器——如果出口增速有大幅降低风险,商务部很可能会迅速调整出口政策,以保证相对稳定的出口增速。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今年的出口增速设了一个不会降至个位数的“底”。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出口形势愈加严峻之时,外贸结构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一季度,虽然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速已由去年同期的34.5%减至24.2%,对美国出口增速也由20.4%下降至5.4%,但中国对韩国出口增速加快4.4个百分点,对俄罗斯加快4.2个百分点,对东盟加快5个百分点,对巴西加快30.7个百分点。扩大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显然有助于减弱中国出口的波动性。此外,在出口商品中,虽然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面临较大困难,但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良好,这也显示了出口领域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 总体来说,我们对今年外贸形势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出口增速较去年25.7%的增速会有下降,但降至个位数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20%左右的增速也许会是较为现实的预测。但进口的持续高速增长很可能使得贸易顺差余额低于去年2622亿美元的水平。此外,如果外贸形势持续恶化,不排除商务部调整相关政策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