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一季度国内煤炭价格平均为330.1元每吨,同比上涨了10.3%,而电煤价格上涨了20%。煤电价格矛盾异常突出,电煤库存频频告急,甚至会带来电荒。
在煤电价格矛盾日显激烈之时,相关行业与煤价的矛盾也显现出来。不只是电力行业,钢铁、化肥等行业也感受到了煤价上涨带来的巨大压力。有报道说,目前化肥行业所用煤炭价格为800元一吨,部分地区高达1100元。按照国家的定价,化肥不能超过1725元一吨,可是目前成本已超过1730元。作为基础资源性产品,可以说,煤炭是产品的价格中枢,一旦下游产品随煤价上涨,我国的通胀压力将加大,其后果不言自明。因此,呼吁控制煤价的呼声颇高。 长期以来,我国对煤炭等能源价格一直是控制的。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大家谈到我国的比较优势时,无一例外地认为,劳动力便宜是最主要的优势。实际上,大家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能源价格便宜。能源价格便宜带来的是我们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但也带来能源浪费严重、刺激过度投资、助推经济粗放式增长等一系列问题。2004年,中国11个高耗能产业的33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平均高出46%;全国能耗支出费用占GDP的总量达到13.5%,超出美国6.5个百分点。而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可开采的石油只有世界人均的11.1%;人均可开采的天然气是世界人均的14.3%;人均可开采的煤炭是世界人均的55.4%。滑稽的是,就是这样一个资源对外高度依存的国家,还有石油和煤炭等能源产品对外出口。 对于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来说,降低能耗是相当重要的,而研究表明,能耗下降的75%左右是来自于价格的提高。能源的价格变动最终将导致国民经济整个价格体系出现调整,使得社会资源逐步向低能耗部门倾斜,并使经济良性发展。尽管近年我国在保障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上有所动作,但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目前煤价矛盾,实际上也是能源价格改革滞后的反映。 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是否还要放慢能源价格改革的步伐?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由于CPI指数还较高,目前,放开能源价格会导致通胀加剧。对煤价进行干预似乎是必要的。 从微观层面来看,煤价的上涨,是国内外双重因素导致的结果。目前,国际焦煤已经达到300美元/吨左右,尽管国内部分地区的现货价格达到了1500元(人民币)/吨,但与国际价格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由于这两年关闭了一批小煤矿、跨省区铁路运力增加幅度小等原因,今年国内煤炭有效产能供应偏紧,而需求在增加。但至少到明年情况将有明显好转。一是国际焦煤价格大幅上涨包括阶段性的因素,如澳大利亚大雨的影响,涨势不会长期保持,而且明年可能还会有大幅下跌。二是明年石太线通车将会释放3000万至4500万吨左右的运力,石太线集源地离柳地区是全国炼焦煤的主产地,现在有大批在建煤矿到明年将集中投产,而随着房地产行业增长放缓以及炼钢工艺水平的提高,明年焦煤的需求可能下降;电煤到明年同样会因运力扩张等因素而增加供给。所以,市场因素将使今年内至少到明年煤价在持续上涨后回落,可能回落还比较明显。 那么,我们是否要对煤价采取临时性的限价措施?众多实例表明,限价带来的可能是煤炭企业的惜售。除非政府像在雪灾期间,强制性要求为电厂供煤,否则,仅限价的做法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煤价既牵涉治理通胀的当期经济目标,更涉及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市场经济国家建设的宏大目标,所以,我们需要从更高的层面、以更开阔的视野来审视。 笔者认为,目前正是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时候。也就是说,通过政府部分买单的形式来调节目前的煤价矛盾。既然政府为治理通胀要限制电价和化肥等价格,那么,政府就要帮助发电、化肥等企业消化掉部分成本。具体方式上可参照对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政策进行,即对这些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和税收先征后返。同时,配以提高上网电价,将成本适当向下游转移等措施。如此,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的煤价矛盾,也不会对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造成太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