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纠偏需要更大诚意
    2008-04-22    作者:马红漫    来源:新京报

  证监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备受市场关注的股改限售股解禁进行规范。

  尽管《意见》的内容指向和政策措施已经击中了市场所担忧的核心问题,但是市场的走势似乎对此并不积极。昨日股指在高开之后就一路震荡下行,逢高出货的迹象非常明显。
  大小非减持的压力的确是导致此轮A股暴跌的重要因素,但从《意见》的市场效应落空看,当下羸弱的A股市场可谓积重难返,依靠一次性的、短期的“救市”措施难以恢复市场的长期信心。持续低迷的股票市场屡屡出现“破发”,甚至“跌破净值”的现象,已经让证券市场最基本的资源配置功能丧失。这一切现象都在挑战着证券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底线,同时也在威胁着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与金融市场的安全。
  具体到A股市场而言,《意见》遭遇冷淡,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措施是无效的,市场的反应只是告诉我们,恢复长期市场信心还需要更大的政策诚意。
  这些政策努力应该包括三个部分:
  其一,对于市场担忧,甚至排斥的制度应尽快予以修正和完善。这包括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切实减轻市场投资成本压力;国资部门对于限制国有股减持再做细化的约束和承诺,实质性地减轻市场对减持压力的担忧;针对“恶意圈钱”再融资行为的具体界定及其否决机制的实施等。
  其二,完善大小非减持的信息披露制度。目前只有减持幅度超过总股本5%才须公示,这一规定对于一般投资者或许适用,但是对于大小非减持这一重大市场变化则并不适合。就以笔者获得的数据看,不乏明显矛盾之处。之前曾有机构发布报告称,小非减持比例已经超过70%,但随后不久权威证券报纸却报道称大小非减持比例并不大,不过20%左右。两者数据差距极大,很难让投资者准确判断其减持态度以及未来的市场压力。对此,应尽快建立信息披露和统计公告制度,让市场投资者明确大小非减持的现实状况,避免因人为夸大恐慌情绪而干扰市场的稳定。
  其三、市场长期投资者更加关注整体经济形势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毕竟,在“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中,上市公司业绩或将承受巨大的压力,重新上演之前的爆发性增长几无可能。但需要指出的是,微观经济主体与宏观经济走势相辅相成,之前蓬勃的经济形势为国家财力提供了超常规的财税收入。那么,从财政政策稳定器作用的角度出发,当下也应该反哺企业,实现财政与企业微观共渡难关的积极作用。
  《意见》的遇冷并不意外,但是其本身的政策导向值得鼓励。笔者相信,如果一系列组合“救市”措施能够接踵出台,投资者对于证券市场的长期信心自然可以有效恢复。

  相关稿件
· 险守3000点心理防线:股市期待“组合拳” 2008-04-22
· [沪深股市•2008-04-21]沪深股市冲高回落 2008-04-22
· 中国股市:寻找价值回归 2008-04-22
· 四类机构撤离明显 A股市场“有价无市” 2008-04-22
· 中石油破发揭示股市制度性病症 2008-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