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百强榜折射多重失衡
    2007-09-11    刘晓忠    来源:新京报

  企业利润上游和下游的失衡、虚拟和实体的失衡正在加剧,而这一点可能导致中国的实体经济变得不稳定和难以持续,化解泡沫的功能也受到削弱。
  9月8日,中国税务杂志社和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再次抛出了一系列沉甸甸的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纳税百强榜显示,2006年全部40个行业税收贡献达10348亿元,烟草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及银行业分列前三位,这三大行业分别占据全部40个行业纳税总额的17.02%、15.25%和9.56%。(见9月10日《第一财经日报》)

  这一系列排行榜的公布在给予上榜企业纳税光荣的喜悦之间,也隐隐罗列着当前中国经济内部存在产业结构失衡、产业金融资本配置失衡和税种结构失衡等诸多失衡面孔。

上下游不均衡加剧

  首先,中国纳税收入和企业利润在行业间和产业上下游链条上的不均衡问题存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从各个榜单来看,一般消费制造业能够进入前百强的几乎是凤毛麟角。制造业不论是纳税贡献还是利润创造从整体上讲都呈现出持续的下降态势。
  这种上游行业挤压中下游行业利润的问题客观上加重了中国经济失衡和产业结构的失衡。一旦中下游行业或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越来越难以应对上游原材料等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其利润必将下降和亏损面扩大,那么上游行业和企业的这种高利润和高纳税贡献率将难以持久。
  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利润和纳税贡献率越合理平衡,经济增长结构就越合理有效,GDP和企业业绩增长的稳定性就越有保障。反之经济失衡风险就越大。特别是在中国上游行业还存在着种种行业进入门槛和管制垄断等问题下,市场难以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来平抑上下游行业间所存在的利润梯度。行业上下游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效应和共生意识。
  因此,从宏观的角度上看,企业利润和纳税贡献率在上下游行业和企业间的不均衡将显著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整个产业链的业绩增长预期。同时也在切实地影响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虚拟经济高增长基础不稳

  其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出现冰火两重天,利润空转这一新风险正显现出来。今年上市公司中报显示,投资收益占所有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约二成,此前笔者曾指出,上市公司投资收益的提高,存在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蜕变或退化的风险隐患。
  当前纳税百强榜的公布再次佐证了这一蜕变风险的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纳税排行由2005年的第六跃升至2006年的第三,单纯地看反映了中国金融深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内金融资产的多元化得到了改善。然而,金融等虚拟经济业绩的高增长是在实体经济上下游利益分化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在制造业开始越来越需要倚重投资收益来粉饰业绩的情况下实现的。
  在这种情况下的金融深化是以承受更大的经济结构风险为代价的。如果当前企业利润苦乐不均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制造业继续增加投资收益来粉饰财务报表;那么目前的金融深化从短期看确实体现了利润的增加,但这种短期利润的增加是以金融机构吸附和承担经济系统性失衡风险为代价的。
  虽然金融机构正在积极试点资产证券化等衍生工具来分散聚集在金融系统中的各类风险,但显然目前还难以找到能够真正承受风险的目标群体。事实上,国内大部分投资者已经深陷于与房市和股市等资产价格泡沫赛跑的危险游戏之中,为金融机构提供新的风险释放渠道是否会加重市场风险烈度确实值得关注和思考。
  实体经济的成长和发展是吸附和化解各种类型的风险(包括资产价格泡沫)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但目前正在凸现出来的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化问题则表明,中国实体经济增长正在变得不稳定和难以持续,其化解泡沫的功能正在不断受到削弱。

财税结构尚待改善

  纳税百强榜也显示了中国财政收入结构和税种结构等方面亟待完善。2006年全部40个行业的税收贡献为10348.04亿元,不足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反映非税收收入的比重仍然很大,税费改革仍需继续深化。
  从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看,目前流转税还是中国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流转税发生在流通环节,不以企业是否赢利为基础。因此相比以所得税为主的国家,中国企业存在着大量的递延税款;如若企业存在大量存货和制成品滞销,那么进项税款与销项增殖税的差只能由企业自己消化。
  以流转税为主的税收结构虽然保障了国家税收收入的相对稳定性,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一旦制造业在成本压力下越来越无利可图,产业资本者就有动力把产业资本蜕化为金融资本实现资本的逐利本性。
  另外,缺乏系统的财产税的弊端也正凸现出来,如房地产业是公认的暴利行业,却是纳税的侏儒,虽然这其中存在房地产企业避税、偷税漏税等问题,但也与当前中国缺乏系统的财产税尤其是财产保有环节的税种缺失有关。

(北京普蓝诺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