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8-15 作者:常清 来源:上海证券报 |
|
|
近一段时间以来,翻开报纸就会看到一些经济学家的大作,对一些商品和资产的市场价格各有自己的断言,主要是集中到楼价太高,股价太高上面,在此判断的基础上不断地给政府开出一些药方,如何来治理不断膨胀的泡沫。近日读到了著名经济学家邹至庄教授的采访,感觉眼前一亮,读来如浴清风,让人神智清醒。本文想就股价、楼价的评判标准谈点看法。 经济观察报的记者沿袭国内的思维,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那就是“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有没有泡沫,比如股市和楼市”。邹至庄教授的回答非常简单,但却令经济界同行们深思。 邹至庄教授是这样回答的,“楼市、股市的价格应当是由市场决定的。有时候高、有时候低是正常的,在我国香港也有同样的情况。我在美国纽约附近住了40多年,也是房价有时候高、有时候低,这应该由市场决定、调整消费品的供求。所以,我不能说是高。谁也没有能力去评判什么是高什么是低,都应该由市场决定。价格不能管的,不能用行政的手段去干预。至于穷人,政府给他房子或补贴是可以的,这样的政策我是赞成的。” 邹至庄教授是位德高望重的经济学者,他对中国的改革有过许多理论上的贡献,以他的学识和资历应该超过国内的同行,但他为什么并没有用他的智慧去判断资产的价格是否太高,是否有泡沫呢?这里面主要是一个评判标准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起着配置资源的核心作用,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是千百万人的经济实践活动产生的,它是整个社会活动的结果,往往和作为个体的人的意志是不同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评判市场价格的高低,但是作为制定经济政策和社会总体的评价而言,唯一合理的价格就是市场价格,而不是某一个别人意志的价格。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并且随着经济的变动、供求的变动而不断变动,只要是真正懂得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经济学家们就会像邹至庄教授一样不去断言它是否过高、过低,而是尊重市场的选择。 我们的一些高产的经济学家们是否不深谙经济学原理呢,我想应该是不会的,主要是一种观念的问题。长期以来,一些经济学家们形成了一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习惯思维,每一个人都从为全社会着想的出发点来考虑价格的变动,常常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这种感觉成为一种习惯就会使大家忘记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去做出有个人感情色彩的判断。从2006年开始,当上证指数还在1500点的时候,国内就有一些经济学大家开始讲股指太高,泡沫太大,到上证指数涨到3000点左右时,这些经济学大家们又进一步提出盛世危言,那就是“股市崩盘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股市一路走来健康发展,更不用说崩盘了。 从2003年开始,就有一些经济学家提出房地产价格过高,开出药方要进行调控,中间不乏有人提出“上海的房价将会下跌50%,北京的房价将会下跌30%”的价格判断。2005年我与一位经济学家同台讲演,这位经济学家认为楼市2007年一定会崩市,并且身体力行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可到了现在楼市并没有崩溃仍在健康发展。 我国不少经济学家的预测和断言在实践中往往被证明还不够正确,并不是说那些经济学家能力不够,知识不足,而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是像邹至庄教授这样认为楼市、股市由市场决定,认为市场形成的价格是唯一正确的价格,还是保持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认为聪明的个人比市场更理智、更正确,这是一个重大的评判标准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我们还是应该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好好地向邹至庄教授学习,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来讨论现实经济生活当中的重大经济问题。只有这样经济学家的观点才会真正对社会发展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而不是危言耸听。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