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国有股减持无助市场稳定
    2007-07-11    尹中立    来源:新京报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国有股股东转让股份的新规定,其核心内容是限制国有股减持速度,按照国资委有关负责人的说法,限制国有股减持是为了稳定市场的需要。
  推而广之,既然国有股减持需要限制,那么,非国有股减持是否同样需要限制呢?如果只限制国有股股东,对非国有股股东不做限制的话,不知是否有违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如果大股东的股份流通都需要限制的话,当初轰轰烈烈搞股权分置改革又是为什么?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当初搞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逻辑:第一条理由是,大股东的股份不能流通,使大股东不关心股价,并导致大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第二条理由是,大股东的股份不能流通,使股价形成机制被扭曲,容易导致二级市场的大起大落。为此,我们让大股东在支付了“对价”的基础上获得了逐步流通的权利,市场为之雀跃,认为这是中国股票市场的“革命性”变革,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有了制度保障。
  但如果大股东“革命”的结果只是三年减持不超过5%的话,和之前的所谓“股权分置”并没有实质性区别。更让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大股东的股份不能流通时被认为是“不利于股市的稳定”,而大股东的股份流通时也被认为“不利于股市稳定”?假如在5月30日之前,当股市每天成交超过3000亿元的时候,有几个大盘股的股东选择了减持股份,这时一定会对股市的投机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此时的国有股减持难道不利于股市稳定吗?相反,如果对大股东的减持比例严格限制,市场就会有恃无恐,投机气氛就难以通过市场本身来得到调节,不利于市场的稳定。
  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中,一直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认为股市不断上涨就是“稳定”,而股市下跌就是“不稳定”。这与我国股票市场没有做空机制有很大关系,因为所有的投资者只有在股市价格上涨时才能获利。股市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在于此,如果股市自己有内在的力量自我修正,股市才能稳定。当前股票市场的总体状况是供不应求,应该让国有股充分流通起来,增加市场的股票供应,这才是稳定股市的正确做法。
  当然,并不是说国有股流通的过程中政府就完全撒手不管了。在国有股的减持和流通过程中,监管部门应该高度关注内幕交易问题,防止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高层和市场操纵者里应外合,大搞内幕交易。
  因此,限制国有股股东减持股份无助于市场的稳定,有关监管部门应该将监管的重点放在国有股减持过程中的内幕交易问题上。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