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金融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2007-06-19    作者:马欣    来源:国际金融报
  如果金融知识的普及程度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速度有巨大反差,或者国民的金融素质提升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不同步,势必会影响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
  依据对国际金融中心的考量指标,上海同那些已经建成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很多“细节”存在较大差距。我们不妨从“国民的金融素质”这一“细节”来观察。
  去年、今春股市火爆,日均开户数屡创新高,用全民炒股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这些新“股民”“跟风”意识强、“从众”心理浓,看见股市上涨,“一窝蜂”地往里钻,根本不管股票的品质,“放到篮里就是菜”;看见股市下跌,似握“烫手的山芋”赶紧将股票甩掉。这种非理性的追涨杀跌,频繁进出,不仅造成投资者个人的操作与投资初衷相悖,变成“高吸低抛”,难以从“牛市”中获利,也很容易加剧股市震荡,造成不稳定。
  一个以中小散户投资者为主的股票交易市场中,投资者接受相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正如纽约证券交易所CEO约翰·赛恩(John A。Thain)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演讲中所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应当注意四个方面工作的改善,即市场透明度、投资者教育、公司激励机制和清晰监管。” 显然,对投资者进行教育,让其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使之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具备抗风险意识和能力,不仅对投资者个人有好处,而且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
  虽然英国、美国股市交易市场的基础较好(投资机构占多数,投资机构往往比较理性,能够对股市行情作出准确的判断),投资者教育的任务较轻,但他们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我们,如美国将金融知识的教育,纳入到中小学教育中,1994年的联邦中小学教育法案修正案正式将个人金融知识教育纳入课程安排中。英国1998年颁布的金融服务与市场法第四条规定,FSA(金融服务局)负有促进公众对英国金融体系全面了解的法定职责,其中既包括让公众了解不同投资产品或投资交易的风险与收益,还要求FSA向公众提供相应的信息和咨询。
  股市的火爆,引发了股票型基金业绩大幅提升,基金的赚钱效应,强烈地吸引着广大居民,“我为基金狂”。许多投资者为买基金起大早、排长队,然而却不知手中的基金为何物 ,竟问“一年的利息是多少?”把基金当作包赚不赔的“储蓄存款”来看待。很显然,在热买“基金”的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还没有相应的金融知识储备,稀里糊涂就做了“基民”。由此说明,金融知识的普及远没有跟上金融形势的发展,公众今天只是对基金知识不了解,明天可能是对股指期货不清楚,后天……。
  美国早就已经从“娃娃”抓起了,而我们呢?
  在对国际金融中心进行排名的指标里,不知道是否把国民的金融素质计算进来了。但我想,一个城市如果其国民的金融素质不是很高,想跻身于国际金融中心的行列,显然是不现实的。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中,不仅要从大处着眼,还要从小处着手,尽快提升国民的金融素质。当然,普及金融知识,提高金融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在此,我们希望借鉴国外的经验,早日将金融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当中,早日进入中小学课堂。同时,高校尤其是财经类高校也应早日承担起国民金融素质教育的责任,让国民及早受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