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3日人民银行公布的4月份金融运行数据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项数据:一是居民户人民币存款减少1674亿元,同比多减2280亿元,创下历史纪录;二是贷款增速继续加快,其中居民户贷款同比多增630亿元,成为当月贷款增长的最大推动力量。(本报昨日A23版)
这两组数据颇值得玩味,它表明股市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了新增资金不断从银行流入股市。 从资金来源方面看,可从以下数据得到验证:一是狭义货币M1增速自去年12月以来连续5个月超过广义货币M2的增速,表明银行存款短期化趋势明显,而用于投资和交易结算的资金增多;二是居民户存款持续下降,3月末同比少增836亿元,到4月末同比多减少2280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三是居民户贷款持续增加,3月末居民户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232亿元,到4月末这一数值又增至630亿元。在消费尤其是住房等大宗消费品未明显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居民减少的储蓄和增加的贷款,有很大一部分将会选择流入股市。 从资金运用方面来看,同样可在以下几组数据得到验证:一是A股开户数,目前国内A股开户数已从去年的六千多万户增至九千多万户,现在国人中平均每14人中便有1个是股民;二是A股市场买卖活跃,行情下跌时呈接盘积极、成交量持续放大的局面,单日成交金额纪录屡屡被刷新;三是新基金销售的“一日市”现象,每逢有新基金发行销售,必在当日内售罄。目前,在居民拥有的最主要金融资产中,“基金”占比已跃升至20%左右,也刷新了历史纪录。 同时,解读4月份的金融数据,我们不难得出加息预期趋强的结论。 一方面,“负利率”使提高存款利率成为必要。如果说股市的财富效应对居民的储蓄存款产生了“拉力”的话,那么存款的“负利率”便成为居民存款逃出银行的“推手”。目前一年期储蓄存款的名义利率为2.79%,而3、4月份的CPI则分别为3.3%和3%,居民存款利率已经为负值,若再考虑到20%的利息税,负利率现象就更明显。 负利率意味着老百姓把钱存入银行是“贬值”的,一旦发现有“增值”的投资机会,储蓄存款自然会不再留恋银行这个“老窝儿”。因此,在利息税不大可能立即取消的情况下,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就很必要。否则,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结构将持续被逆转,即储蓄存款短期化、活期存款不断流出商业银行。 另一方面,信贷投放过快有可能使央行考虑再次提高贷款利率。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信贷的投放偏快,而且新增贷款规模较大,4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4220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这样,1-4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8万亿元,同比多增2737亿元。这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新增贷款量的60%.此外,央行前几日发布的货币政策第一季度执行报告中曾警示,目前宏观经济存在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可能,而信贷的过快增长又很可能助长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因此,央行稳中趋紧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在上半年大打“组合拳”,除了交替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定向票据、窗口指导等常规调控手段之外,很有可能再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若本周四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出现明显反弹,将进一步增大加息的可能性。
(银河证券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