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行年报看股市上涨基础
    2007-04-04    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工行2006年年报出炉,形势大好,存款数、贷款额与资本充足率上升、不良贷款下降。年报显示,中国工商银行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达到15.37%,董事会建议拟向全体股东分派10月份上市后至年末股息每10股派0.16元。
    这与沪深股市双双上涨、逼近3300点相映成趣。
    并非工行一家独好。3月22日,中国银行发布的年报同样让投资者心喜,2006年其实现营业收入1483.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0%;股东应享税后利润428.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65.23%。
    金融股利润的增长,显示了中国股市在短期内上升基础稳定。中国股市衔命而生,前股改时代处于试验期,对于地方上的中小国企的救助在浪费了投资者的巨款之后戛然而止,后股改时代政府吸取教训,股市的使命成为拯救大型国企尤其是金融机构,意义更显重大。股改后与股改前最大的不同不是股市制度的不同,而是股市目标的最大调整,股改前试验阶段的股市还有推倒重来的成本,而股改之后,股市绑上了中国经济这一最大火箭。成功并不意味着股指的一味上窜,却意味着股市有了平稳上升的基础。
    表面上看,中国股市分流了银行资金、改变企业融资模式,但实际上是二合一的。我国股市上市资源相对封闭,而让金融机构先行了一步。目前,金融板块的总市值占比在45%左右,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15的蓝筹股中有6家是商业银行,这些金融机构存款未见减少,从股市得到的低成本融资反倒大大增加。
    别忘了,这些上市或者回流A股的央企不仅身负稳定中国经济的使命,还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且不说众所周知的垄断红利,各种明里暗里的优惠政策也是层出不穷。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几乎每次加息都是重大利好,活期存款利率不变,而贷款利息刚性上升,导致银行存贷差继续扩大:工行2006年净利息收入达到1631.18亿元人民币,净利息收益率为2.39%。如果央行继续加息,那么,银行业的预期利润将继续增长。而在新税法实施后,内外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目前上市银行的实际税率平均为38.27%,新税法实施将使上市银行净利润平均提高22.42%,对银行业形成政策性利好。从长期来看,宽松的货币环境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这对于正在向混业经营急行军的银行,无疑又有了争取利润的先手。
    另外,从工行的贷款项目来看,主要集中于优势行业。年报显示,工行各项贷款增加3416.18亿元人民币,增长10.4%,主要是在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优势行业的贷款以及收益率较高的小企业和个人贷款增长较快,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业先占跑道,企业中的金汤匙群体已形成相对封闭而集中的利益链条。
    笔者从来不认为股市是市场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仙丹,中国股市的脱胎换骨,主要有赖于上市企业的脱胎换骨,而不是相反。
    不过,既然中国股市的大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而中国的垄断国企是目前国企中赢利的支柱,对于投资渠道极为匮乏的国内投资者来说,除了搭上垄断国企红利的末班车,还有什么更好的理财途径吗?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发展已把投资者、股市、国企等连成了一个整体,我们只能希望中国经济能继续走强,最终通过资本市场的维权与外来鲶鱼的刺激,以及内部商业利益的分化,使中国股市走上市场化之路。
    分享垄断红利并非投机,而是投资者“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一点不确定的安慰,在他们付出了资源与消费品价格上涨的代价后,这是很多人的迫切希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