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主导地位 垮不了的东京证交所
    2006-12-21    戴维•特纳(David Turner)    来源:国际金融报
  近来,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在3个月的时间内发生了3场灾难,这表明交易所在本国市场失势有多难。
  2005年11月,由于计算机故障,东京证交所被迫暂停其股票交易达数小时之久。12月份,它使得瑞穗证券的巨额错误卖盘指令得以实施,目前瑞穗证券提出起诉,要求得到415亿日元的赔偿。2006年1月,东京证交所被迫提前关闭,以避免系统超载。
  去年12月的瑞穗证券事件之后,包括东京证交所首席执行官在内的数位高管不得不辞职。
  如果是一家在几乎其他所有行业中提供服务的公司遭受这一系列事件的冲击,其市场份额会大幅下降。公司股价可能会暴跌,同时公司也会成为收购目标。
  不过,尽管市场对其能力多有抱怨之声,但东京证交所在日本市场仍保持着主导地位。
  公正地讲,经过初期的混乱之后,东京证交所在新任首席执行官西室泰三的领导下,已采取措施恢复秩序。该证交所已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了改进和升级,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导致上述事故发生的这3个弱点,都不太可能再次出现。
  更具远见的是,东京证交所今年春季决定,投资300亿日元建立“下一代”系统。
  但各投资银行对于东京证交所的某些抱怨,似乎在一段时间内不太可能消失。考虑上市的客户被告知,至少要等6个月的时间,但按照1年来考虑则更为现实。
  虽然受到一系列此类灾难性事件的困扰,但东京证交所受益于这样一个事实:惟一一个颇具规模的国内竞争者——大阪证券交易所同一时期也出现了系统问题。银行家们表示,在大阪证交所上市也同样是个艰难的过程。
  东京证交所的市场份额之所以在日本股市保持着主宰地位,并不是因为其声誉,而是因为它的规模。公司会在东京证交所进行首次公开发行,因为这里流动性充沛。
  但有一个方面,最近这些问题可能影响了东京证交所的竞争力。日本市场的规模仍非常小,在这里的失败不会影响东京证交所的总体收入和盈利能力,但西室泰三对此很重视,因为他试图提高该交易所的国际化程度。
  东京证交所吸引外国公司(特别是亚洲公司)前来上市的努力,实际上没有取得成功。自2001年以来,只有两家外国公司选择在东京证交所上市。
  而在衍生品方面,大阪证交所的实力更强。举例来说,它的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的交易量,远远高于东京证交所的东证指数合约。
  那些没有广阔本土市场的其他亚洲交易所,已努力在争夺海外机遇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约720家公司中,逾30%的公司来自海外。
  此外,通过率先发行基于外国市场的期货产品,新加坡交易所努力保住了重要的市场份额。
  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也获得了一系列大型新西兰公司的上市项目,不过在范围更广阔的市场上,它还没有成为一个竞争对手。
  由于外国竞争者很难夺得大量的市场份额,亚太地区证交所仍处于一个相当安逸、得宠的环境中,尽管如此,未来却存在一个巨大的问号。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