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詹姆斯E.米德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
英国经济学家、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E.米德所著《聪明激进派的经济政策:混合经济》,实际是他对毕生经济主张的总结:在确保实现社会平等和自由的前提下,推进经济改革,实现经济活力,控制通货膨胀,保证充分就业。
米德是英国二战后经济改革的重要设计者,包括他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在参与类似的公共事务时都曾提到社会和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性,但后发国目光往往聚焦在工业化国家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局部经验,忽略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公平性等要求。在中国,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强调,要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国家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策导向更趋向追求社会公平,这与米德的基本观点相吻合。
米德指出,经济政策和经济改革,需要首先致力于“将自由竞争性市场运行中一切不必要的限制力量剔除掉”,但他同时又说,政府干预相当必要。为此,米德专门论证了需要政府进入并干预问题的几类具体情况。在米德看来,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着力点,应是控制通货膨胀,比如,通过预算和货币政策稳定商业和服务货币支出的总体水平,尽可能避免失业和资源浪费。书的第二章具体就如何控制通货膨胀阐述了政策建议。
抑制通胀,涉及对劳动力价格设计稳定机制。当代国家中,部分自然垄断行业多带有准公共性,从业者有意愿提高新进入者的进入门槛,借以维持高薪并保持较快增长,将负担转嫁给消费者。米德特别提出,要打破这种局面,可以考虑部分恢复相关市场的竞争条件,确保经济中不会存在过度的权力集中。米德认为,即便是超大规模经营会显著降低成本的行业、产业,也仍然可能创造促进有效竞争的条件。
米德对超大规模企业、大企业定位明晰,即一方面承认这类企业获得的行业集中度,主要由市场决定;但另一方面,经济垄断将抑制创新,并损害公共利益。米德在书中的相关表述,可以认为是对部分工业化国家和转型国家20世纪末、21世纪初经济发展停滞状况及成因的预言。十八届三中全会就通过界定国有企业功能,设定了分类推进改革的方针。可以认为,政策设计者较好地理解了米德等经济学家的观点深意。
米德认同收入与财产的再分配政策的设计出发点,但一再强调,这类政策不仅成效往往因客观因素存在而受到限制,而且还可能“误伤”符合条件的受助对象。例如,房屋租金管制政策,很可能会让那些拥有一套用于出租住房的穷人遭受利益损失。又如,医保政策如果不带有强制性和全面覆盖性,不仅将让境况最差的弱势群体因缴费问题而难以享受保险报销,而且还将诱发相应的道德风险。米德最认可的再分配政策,是将财产税等财税收入投入教育,以改变社会中出身于境况较差家庭的人们能够获得提升发展的起点和成长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