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M”谈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困境
2015-05-13    作者:张志浩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走向国际。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热潮,背后的根源是原有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跨境并购成为稳增长、调结构的一条捷径。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靠的是劳动力、原材料和土地资源的推动。如今,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已经超过很多周边邻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对原材料资源的过度依赖导致环境快速恶化,发展不具可持续性。土地财政的杠杆撬到极限,土地资源耗竭。宏观层面,中国经济面临着结构性转型,不可避免地要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驱动型。微观层面,不少行业、企业面临竞争环境恶化、成本上升,企业经营状况大幅下滑。对技术、品牌、管理的大幅提升变成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技术和品牌从何而来?我们有不少富士康,但是少有三星,鲜有苹果。没有未雨绸缪,临时抱佛脚必然难以奏效。在这个时候,众多企业把目光转向国外市场,以此来获取技术自主能力和品牌创造能力,也就顺理成章。

    在过去二三十年中,中国一直是资本输入国。直到近两年,随着国力的增强,外汇储备持续突破纪录,中国开始悄悄地从资本输入国向资本输出国转变。这不仅体现在国家层面各项对外战略投资持续增加,也体现在民间资本驱动的对外投资的金额增加,速度加快。民间资本驱动型的收购从早期的资源类项目为主正逐步多元化,分别进入了商业和住宅地产、新能源(风场和太阳能电场)、农业资源(养殖业为主要方向)和公用事业(如机场)等。当然,民间资本驱动型的对外投资的提速与近几年的政策扶持密切相关,各级政府从改革开放初期以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主要政绩到今天以鼓励对外投资为风向标,随之配套的是从发改委、国开行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鼓励措施。

    过去,我们只有在新闻和教科书上看到世界500强公司在全球范围大肆收购并借此完成扩张与增长,现在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学习并使用并购这一利器,以此来完成新一轮的增长。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看到中国企业的并购很多是以追求企业增长为目的,也就是所谓增长策略(growth strategy)的并购。

    世界级大型公司,不管是传统的通用电气,还是现代的谷歌,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收购,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这些收购表面上看各有不同,其实核心诉求基本一致,即维持和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如何通过并购来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一门相当深的学问。

    值得指出的是,即使在美国,并购交易的失败率也高达50%。年轻的中国企业家在面对并购这一新战场时,可能也会支付不菲的代价。

    那么阻碍中国企业进行成功交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可能遇到的瓶颈是哪些呢?笔者认为根源在于3个“M”。

    第一个瓶颈的M是money,钱。收购要钱,钱从哪里来?很多企业有明显的并购需求,能找到很好的协同效应,也有不错的团队,但是没有足够资金去完成并购。钱是多数企业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但也有一些企业在资金问题上面临相反的问题:钱太多了。各级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鼓励海外并购,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都给出不同的项目贷款优惠政策。有些企业恍惚感到钱太多了,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个时候要有清醒的认识,思索钱是不是真的太多了,否则很容易陷入交易过度杠杆化的陷阱。很多美国公司在杠杆收购(LBO)这个问题上是吃过大苦头的,中国企业要注意不要重蹈覆辙。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中国企业的对外收购已经表现出高度杠杆化的倾向。如果这个趋势继续,我们将来会为此付出代价的。

    交易的资金是大钱,但是这个M指的不光是大钱,还有小钱。有些企业在收购上一掷千金,出手“阔气”,但是在一些小钱的问题上却斤斤计较,比如对专业机构的聘请上。并购是个新课题,一些企业家在这个问题上延续他们当初创业时候的一贯做法,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并购这条河水是有点深的,若单纯依靠摸着石头过河,一不小心,可能就淹死了。

    第二个瓶颈的M是manpower,人才。人才不仅包括并购交易本身需要的交易型人才,也包括收购完成后的整合所需要的管理人才;不仅包括企业内部所储备的人力资源,也包括外部团队的支持。近年来,国际大环境为中国企业的崛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谓占得了天时与地利,中国企业自身需要着重解决人和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到今天,都应该明白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核心竞争力,因此要以不同的、适合企业生存环境的方法来获取和保有人才。或坚持自主培养,或斥巨资礼聘,总之是各显神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但是,中国企业在之前所遇到的所有“人”的问题,基本都在自己所熟悉的土壤、文化环境和法律环境中进行。如今,跨境并购带来的挑战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解决“人”的问题。能否解决人的问题?如何解决人的问题?毫不夸张地讲,这两个问题基本上决定了交易和整合的成败。有些企业一开始对人的问题认识不足,贸然出击,结果导致交易的失败。更糟的是,交易完成了,但是没有合适的人才去进行整合和后续管理,失败的代价更大。

    第三个瓶颈的M是mindset,心态。这看上去是一个很务虚的话题,却是很多企业家面临的切切实实的巨大挑战。今天,有能力进行跨境收购的都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成功企业家。突然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居然可以挑战昔日的行业巨头,并将其收入囊中,不难想象其自我膨胀和满足感。在这个时候,能否平衡自我、摆正心态,平静地对待所有的一切,是企业家面临的终极挑战。这一过程,不仅考验着企业家的经营智慧、管理理念,更考验着他们的人生智慧。无论是体育运动、博弈游戏乃至战争或斗争,顶级高手过招时,心态博弈尤为重要。《孙子兵法》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面对新的战场、新的对手,若因为过去的成功而傲慢且无视一切,骄兵必败。

    当然,畏缩不前的心态也是不可取的。一些企业家守着一亩三分地,觉得小日子过得很舒坦,不想再进取,不想冒任何风险。如果静态地看,这种求安稳的态度无可厚非。不幸的是,由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巨大影响,变化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企业要么顺应变化,勇往直前,要么就是退步和灭亡。笔者在很多时候会建议,如果不思进取的话,索性就退出,这也许是保留一亩三分地的最好方法。

    如果企业家有心要进行跨境并购,那么这本书就是必读的。这本书不是教科书,但却是实战宝典,是长期从事并购交易的专业人员的智慧和知识的分享。

沃特(中国)财务集团 CEO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助推全民读书热
· 与扎克伯格一起读书 年轻CEO的新年计划
· “不读书”与数字化时代的读书
· 叶华《画笔记:战争•人》读书会
· 扬•马特尔与总理的寂寞读书会
 
频道精选:
· 【思想】划拨国资充实社保是多赢之举 2013-06-14
· 【读书】从IT到DT 2015-05-06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南义乌、北临沂”:两大商贸之城传奇启示录 2015-05-13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