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是智慧城市的灵魂
2015-05-05    作者:涂启智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作者:(美)安东尼·汤森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当你靠近一栋建筑,大门会自动滑开;当你进入一间房屋,室内灯具会自动亮起;当你在屋内运动,恒温器会自动启动空调;当你随意走动,动作感应监控摄像头会慢慢转向并跟踪你……这些场景也许你已经习焉不察,然而在并未远去的若干年前,它们都不可思议。安东尼·汤森在《智慧城市》一书中,以如此开篇引导我们进入他侃侃而谈的情境之中。

    所谓“智慧城市”,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作者用前瞻性视角为我们解读了城市的未来:智慧城市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随着大数据的开放、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它有了全新的意义。而我们如何在此次互联网浪潮中乘风破浪,引导这些历史性力量融合,以发挥最大的效应造福人类至关重要。智慧城市建设已被多个国家放入发展战略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大势所趋,也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以《智慧城市》为书名的同类书籍在网上就能搜索到四五种之多,这些书主要从管理与技术层面探讨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路径与方法,未免显得有些“冷冰冰”。安东尼·汤森的《智慧城市》与这些同类书籍迥然不同,它除了也从管理技术层面诠释智慧城市,更是通篇贯穿强烈人本城市理念。作者指出,互联网与信息化是智慧城市的动力支撑,而人性化是智慧城市的灵魂。在书中作者更是以摩尔多瓦为例,指明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路径。摩尔多瓦坐落于罗马尼亚和乌克兰的群山之中,是一个狭小的内陆国家,曾经一度沦为欧洲最穷的国家,在十年前摩尔多瓦的经济趋于瘫痪,1/4的青壮年远走他乡。然而短短几年时间,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摩尔多瓦借助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使经济极大复苏,而且也使国家走上民主自由道路。高速宽带连接的迅速传播极大地释放了摩尔多瓦的经济潜能,新政的实施又在更大范围内成功推行了民主改革,从而吸引大批旅居他国的摩尔多瓦人回国,全社会涌现出一股创业潮。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由思科设计展示的摩尔多瓦展馆丝毫看不出该国贫穷落后的影子。

    作者认为,智慧城市不仅在于科技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也不仅在于科技给生活带来的空前便利,更在于市民公共参与意识与能力,“对于一位市长来说,智慧城市关乎参与和民主”。用美国城市规划专家简·雅各布斯所言“只有在所有人都参与建设的前提下,城市才能为所有人提供一些东西。”作者强调,智慧城市必须具备包容性。城市尤其是各大中型城市,既有户籍人口,更有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中又有许多人长年生活居住于城市,相比内地偏远农村的“熟人社会”,城市无疑属于“陌生人社会”,大家来自世界四面八方,有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生活习惯甚至不同意识形态与宗教信仰,每个人或每类人群在追求各自自由同时,更须涵养包容胸怀,与他人和谐共处。在城市与形形色色人们打交道,没有容忍便没有自由,“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智慧城市还是具有温度和充满温情的城市,彰显容纳穷人或边缘人的气度,尽力帮助穷人找到改善生活的机会。

    智慧城市理念,对世界特别是中国发展绿色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智慧城市需要智慧经营。如今中国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正面临城市发展的系列危机:大量贫困人口涌入快速发展的城市,其速度远快于城市的物质供应和社会基础设施扩建所能承受的程度,随之产生诸如污染、犯罪、交通拥堵,以及住房、教育、医疗资源的匮乏等问题。这给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瓶颈制约。截至2013年底,中国有农民工2.69亿人,而且每年还在以600万人左右速度递增。与其说农民工在务工城市未能享受到与户籍市民同等待遇,是因为存在身份歧视,不如说是仍是城市整体资源供给不足所致。城市管理者要从人口有序落户、产业梯次转移与升级、大刀阔斧推进城市更新等方面用心经营,智慧城市美好愿景才不会落空。

    智慧城市最关键的还是政府机关摆脱文书盛行的官僚体制,提供政务工作信息化水平,一个自觉运用前沿科技的政府,才有能力主导智慧城市实践。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助推全民读书热
· 与扎克伯格一起读书 年轻CEO的新年计划
· “不读书”与数字化时代的读书
· 叶华《画笔记:战争•人》读书会
· 扬•马特尔与总理的寂寞读书会
 
频道精选:
· 【思想】15元米饭,到底公道不公道 2013-06-14
· 【读书】人类还能接受最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吗 2015-04-28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山东近九万个自然村三成"空心化" 2015-05-05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