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 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 |
作为波兰主管经济的副总理,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算得上是“波兰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同时是一位学识丰富、视野开阔的经济学人,出版过50多本经济专著,发表过关于政治经济改革400篇专业论文,并获得美国政治科学协会奖提名。《21世纪政治经济学》体现了他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延续了他一贯的学术思想,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趋势作出大胆判断和预测,书中也多次论述了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诸多观点。
科勒德克身上有一种典型的波兰气质。波兰处于地缘政治的敏感带,因此每每成为几大势力竞逐的舞台,东西方冷战对峙的牺牲品。但波兰从来没有在颠簸浮沉中失去自我。这个处于生存夹缝中的国家,甚至比周围的大国更具有宽容接纳精神。比如波兰历史上宗教宽容、对犹太人的接纳,使这个地区有一种开放的国际性形态。法国学者拉瓦斯汀曾经如此评价波兰诗人米沃什:“一方面承袭了某种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浪漫主义批评,表现为不含民族主义倾向的对文化多元性的一贯坚持和尊重,同时另一方面继承了启蒙时期的普遍主义,表现为不含等级倾向的将个人尊严视为最高价值。”科勒德克和这位波兰同胞理念相通。
“为什么智慧不一定能带来财富,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科勒德克一针见血地批判,知识经济这个词很多时候其实与知识问题无关,而是用来游说的噱头和提高个人威信的砝码。这是给时代祛魅的会心一击。科勒德克力求保持自我的清醒认知,因此对互联网经济、3D技术、工业化、城市化、自由市场等都抱持怀疑的态度。他认为,评估国家富裕等级,不能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短期数据为标准,应该计算累积财富或累积资本;当前对3D技术的描述过于浮夸,3D技术不会超越计算机的地位;互联网经济是虚假的繁荣,虚拟网络必须创造额外需求,增加了现实世界中生产活动的共赢,才算真正为经济发展做出额外贡献;美国大城市底特律的崩溃,说明了没有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政府不作为”的自由市场理论会引发什么样的经济灾难……科勒德克的观点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有些甚至和主流背道而驰。这种质疑精神的本身令读者体会到政治家的责任担当。
科勒德克非常关注中国。他说,“我们对于中国成功抗击贫穷的表现,不仅要作出表扬,也要提出批评。”对于我国近年来的城市化、贫富差距拉大、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等问题,他都提出了看法和建议。对于西方流行的“中国威胁论”,他则嗤之以鼻。他认为,中国的经济现实被过分夸大。
2004年波兰于加入欧盟,带来了“国家概念弱化”、“国家虚拟化”的思潮,在此背景下,我们更能理解科勒德克的理念。只要稍微放眼未来,我们就会发现,人类之间存在很多共同利益。每个人都是“雾霾制造者”,每个人都是责任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