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丁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
《商业设计》是一本讲述公司如何创新的书,同时也是一本探讨思维方式的书。它教你用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探索公司创新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作者罗杰·马丁称这种思维“设计思维”。
何为“设计思维”?传统意义的思维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分析思维”:“全球最受尊敬的一些理论学家和咨询顾问都认为,在探索企业的价值创造路径时,应该摒弃那种依靠直觉和本能的老派做法,转而基于严格的定量分析来形成系统的战略决策,最好能够借助决策支持软件等分析工具。”另一种是“直觉思维”:“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士认为,真正的创新来自于创造性的本能或天性。”显然,这两种思维各有优劣。作者试图在书中证明,“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对企业获得最佳经营绩效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未来最成功的企业,是那些能够在动态互动中有效实现两者协同的企业”。作者将这种创造模式称为“设计思维”。
书中还涉及了另外两个概念:“可靠性预测”和“有效性预测”。根据米赫内亚·莫尔多韦亚努《可靠性VS·有效性:关于预测的一个简短说明》文章的说法,“所谓可靠性预测,是指通过一套可靠的程序产生的、对于未来事件的一句话描述。”而“有效性预测”,则“是指预测结果被证实为正确的预测。”也就是说,“可靠性预测”由程序推导出来,而“有效性预测”由结果来验证。企业离不开有效性预测,但往往更偏爱可靠性。“对可靠性的偏爱,常常地植根于计划、预算、管理能力开发以及分析技术运用等各类组织流程中。传统观点认为,确保以上这些流程具有可靠性就意味着组织成功。”于是,很多企业把有效却无法证明“可靠”的预测丢进垃圾桶。马丁引入遗传学家斯蒂芬·谢勒研究自闭症的事例证明,那些被丢进垃圾桶的“离群数据”往往更有价值。
马丁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马丁总结说,“演绎逻辑是关于‘一定是什么’的逻辑”,“归纳逻辑是关于‘可能是什么’的逻辑”。然而“如果一个逻辑推理工具箱中只有演绎和归纳这两种工具,那么它就是不完备、不全面的。”马丁引用伟大的实用主义者查尔斯·皮尔斯的话说:“观察并不是推理过程的第一步,推理过程的第一步实际上是质疑。”当研究者观测到的数据资料与现有概念模型或理论模式不匹配时,就可以产生新理念。皮尔斯将这种推理模式命名为“溯因逻辑”。问题是,这种方法对企业有什么用?作者举例,某手机企业老总,观察到一个中国青年拼命按手机一个按键五次,同时神色气恼……老总就该问问青年刚刚遇到了什么事,此时他得到的信息比“发问卷问五个问题”多得多。其实,溯因思维的用处远不止于此,或者说,溯因逻辑是设计思维的根本。
马丁在书中提出的概念和模式很独特,对企业构建竞争优势会有不小帮助。同时,这些思维方式也能给普通读者带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