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资本家”曾经是个贬义词,其定义长期以来是这样的:资本家是指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剥削雇佣劳动榨取剩余价值为生的人。包括产业资本家、手工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商业资本家等。
从以上措辞不难发现,这样的定义是偏离了学术的根本立场属性,即“中立原则”的。定义中“依靠剥削雇佣劳动榨取”这样的描述,显露出下定义者的立场,这对学术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对探求事物的本质,有百害而无一利。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有着强烈政治价值取向的定义。这样定义是出于当时政治的需要,对当时政府的行为起了不小的“帮助”和“护短”的作用。于是,1949年后的近10年时间,中国从公私合营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全消灭了他们所定义的资本家这样一个“剥削阶级”。
事情总是充满着戏剧性。自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一些“敢为天下先”的人,一些勤劳有智慧的人,也夹杂不少有“背景”的人,靠劳动积累、智慧付出、“特殊”渠道等各种各样的方式,纷纷变成了或大或小的资本“占有”(严格地讲,大部分叫“拥有”)者,拥有了生产资料,自然地过渡到传统定义上资本家的阶层。随着更多的人有了一些积累,他们的积累又以各种方式投入到各类商业领域中以取得回报,这个人群便渐渐扩大,形成了大小“资本家”群体。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就导致资本家一词在我国渐渐地过渡成中性词汇,中产阶级以上人群所占比例的扩大(其中包括为数不少的资本家),成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果。但是,随着反腐败的力度加大,资本家一词很可能又会暂时回到贬义词的范畴。因为,有许多超级“资本家”不是靠勤劳和智慧致富,而是靠不正当的手段甚至违法的渠道获得和积累财富——这种类型的资本家(严格来讲是罪犯)曝光越来越多,资本家的社会形象就会或多或少地损毁,甚至走向负面……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我相信,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入,“不法资本家”的数量会不断减少,市场化配置资源使得更多的品德良好的平民变成有良知的资本家,资本家的形象又会被重塑起来。
其实,资本家就是资本家,就像科学家、医生、学者一样,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为社会的进步作贡献。对资本家重新深入地认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社会变得平和的标志。资本家不仅仅自己盈利,他缴纳税款、吸纳就业、推动法治进步、竞争中促进科技发展——有不少巨大的科技进步是在资本家的公司里工作的科学家完成的,这里面还不乏诺贝尔奖得主。而这些科学巨匠也都是传统意义上被资本家“剥削”的工人。
1984年发行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小飞乐”股票,是1949年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距今正好30年。重开股市,这就为全体中国人参与资本商业,进而成为资本家打开了大门。你有了股票你就是股东,就拥有了因生产资料而获得利益的机会;这几年股票狂跌,股民因此成为亏本的资本家——谁说资本家不会亏本呢?用个现代惯用的手法来表述,就是“负资本家”,虽说是负的,但也是资本家啊!
我们还是回到谢作诗教授的这本新书上来。经济学家有很多种,有的专注于某一方向的理论研究,有的是某一领域的行家,当然啦,还有的是一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但是,谢作诗教授始终不忘自己不仅是经济学家,更是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者,不忘记自己的终极职责:那就是关注社会的进步,发现进步中存在的问题,尽量提出解决方法。这些年,他用敏锐的目光,运用自己厚实的学术基础,写了300余篇短文。这些文章深入浅出,有的解读现象,有的针砭时弊……先后在纸质媒体上发表,也在网络等新媒体上流传,拥有大量的读者。
费歇尔曾大胆地提出:“凡是能够带来收入的都是资产,机器设备、厂房、劳动、知识技能、动听的歌喉、漂亮的脸蛋、美丽的身姿等等,都是资产。资产的市值就是资本,这市值也即未来收入流的现值。收入不过是资本的利息;利息不是收入的局部,而是全部。”
谢作诗教授对当下人们生活的观察是细致的,在本书“人人都是资本家”的同名文章中,他在费歇尔对资本的科学论断的基础上,对人类的社会活动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对许多经济现象进行解构和总结,并提出了“人人都是资本家”这一浅显而又极富内涵的经济学论断。
“人人都是资本家”,这是一个极具创新的标题。这七个字,给人们的启迪,甚至不亚于一本学术专著,它对社会本质揭示的深度令人惊叹。在当今社会,有不少人都有数量不等的闲钱(有些人是在某段时间里拥有闲钱)。这些闲钱,只要能产生出比本金多的钱,这多出的部分就是生产资料带来的收益。这就告诉人们,生产资料带来的收益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发生。大的如投资企业,中的如购买房产,小的如投资股市……这些其实都是生产资料带来的收益。中国一直以来虽然是一个士农社会,但资本主义的萌芽一直没有间断过,这在很早就有记载,到宋朝是一个阶段的高峰——人们哪怕买几个鸡蛋孵化成小鸡或圈养,或销售,都是掺夹着生产资料特征的交易与回报。这就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性——人们都喜爱交易,而交易是无法回避生产资料带来的回报的。哪怕街上行走的乞丐,他/她手中的那只破碗,那身能引起人们同情的乞丐服——不管是怎么得到的,也算是被“占有”的生产资料的雏形或特别形式……
“人人都是资本家”既对人类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也给当今的人们提出了启示:只要你不是一个工作仅换回一日三餐而无任何其他回报的“裸做”工,只要你在维护日常生活后还有些许节余,你都可以成为资本家,你也就是资本家——因为你或多或少会用你手中的生产资料进行以盈利为目的的投入。不管这种投入的回报如何,投入的过程已经发生,投入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争取获利。其实,哪怕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投入,即使是不经意赢得的利润,其生产资料带来回报的特征也没能改变。
提出“人人都是资本家”的观点,在我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资本无论大小,生产资料无论占有时间的长短,其实实在在地在社会中出现并活动。有的以小博大,有的大进大出,有的小打小闹,有的血本无归……资本都在每个人手中,只是规模不同而已。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曾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过资本家,只是规模不同而已。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越来越清晰地发现,把生产资料与工具分开既不科学,也绝无可能!从谢作诗教授这本书中的多篇文章可以看出,他已经把生产资料的概念及内涵的不准确性和不确定性做了修正,使生产资料的范围外延扩大,还原了生产资料的本质。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里,只要你不是靠出卖原始体力来换取一日三餐的“裸做”工(费歇尔认为,即便是“裸做”工,躯体也是生产资料的一部分),你就是一个资本家,只不过是微型的和巨型的差别而已。这样的定义,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化,资产阶级的代表——资本家几乎人人都是,只不过有人挣大钱,有人挣小钱,有人不挣钱,还有人亏本。对于是否雇工和所谓的“剥削”,都成了这些资本家“随机性”和“延伸性”的事情——这只是依赖于经营规模和状况的需要。“占有”生产资料、雇人并“剥削”人的都是“资本活动剧”这部社会大戏的一个片段,在人人都是资本家的社会里偶尔泛起的几朵小浪花或一片巨浪而已。
本书收录的文章,涉及“政府与市场”“产权与合约”“民生与资本市场”“经济与社会”四个大类,这些方面在“人人都是资本家”的前提下,不仅与人人有关,还与人人有互动。
如果把本书的“人人都是资本家”这一篇文章作为阅读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来读,再把本书收录的文章认真地读一遍,必要时做一些读书笔记,你起码可以达到四个状态:(一)认清自己就是资本家,或大或小;(二)对自己的经济现状可以分析得更透彻,对自家的经济走向可以有所指导;(三)对当下的各种经济现象可以理解得更加深刻,甚至能发现国家的有些经济问题的症结所在;(四)在与别人交流对某些经济问题的看法时,能提出独特有效的观点……当然,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到某些电视台去当经济方面的观察员或评论员。
当你读完本书后,在觉得很有收获的同时,可能也会感到作为经济学家的谢作诗教授不仅治学严谨、思维敏锐,也是个风趣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