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是一场“Bigbang”
2014-12-09    作者:吴伯凡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作者:汤浔芳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今天,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热词。

  金融和互联网,一个是技术,一个是传统业务,这两个东西如何对接,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产生的互联网金融会不会是一种新东西?比如,智能手机是信智能还是信手机,是很不一样的。诺基亚认为应该信手机,加一些电脑的功能,苹果认为应该信智能,也就是信电脑加一个通信的模块,这好像是2+3等于3+2,在其中怎么定义它到底是哪个加哪个?哪个是主体?最后得数是很不一样的。

  面对新变局,在位的金融企业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劣势——我们甚至可以称之为“核心劣势”,而这种核心劣势又恰好与其核心优势密切相关,并且被在位企业自认为是不言而喻的优势。具体说来,与图谋进入金融业的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金融企业在价值观、流程、资源(Value,Process,Resourse,简称VPR)上具有明显优势,但这种优势只限于既定的行业语境下。具有明显劣势的新玩家所从事的(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首先是悄然改变行业语境,其次才是从在位企业夺走客户。然而,在位企业往往认为新进入者只是想从既有市场里争夺份额。

  新进入者与在位企业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雏鹰与蛇的关系。当雏鹰羽翼未丰时,不仅不能对蛇构成威胁,反而可能成为蛇的美食。今天刚尝试进入金融业的互联网企业,在传统金融巨头看来还只是不自量力的小打小闹。传统商业银行,尤其是特定竞争环境下中国商业银行的赢利额近年来节节攀升,这不能不让在位企业觉得“更强”了。传统行业的业绩在实质性逆转之前,往往呈现出“好得难以置信的状态”,这在照相机、电信、媒体等行业中早就出现过。

  传统行业对威胁失去知觉,还有一个常见的原因:以拿来主义的立场来看待新技术和新市场,高估自己驯服、利用“来者不善”的颠覆性力量。金融业是率先拥抱数字化、网络化的行业。传统金融企业很自然地以为自身的业务早已经“e化”了。正是这个隐秘而常见的认知误区,让传统金融企业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滋生出极难消除的自负。

  互联网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一种新工具,是可以被企业吸纳进现有框架、强化和优化既有流程和资源的技术要素。但互联网除了是一种新工具,也意味着一种新的方法论,更意味着一种新的世界观。在位企业由于其相当成形和固化的VPR,而对这一点基本上没有觉察。传统金融企业误以为自己早已被互联网化,却很少意识到,IT和互联网更是一种塑造新的交往关系、交易关系的社会软件。

  传统的金融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是一点对多点的单线关系,其运转体系是一种中央控制式计算,IT技术应用于传统金融业,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强化了这种关系和体系。金融企业表面上是传统行业中离互联网最近的企业,其实是离互联网(在方法论和世界观上)最远的企业。

  作为社会软件的互联网是一种多点对多点的、分布式计算的网络。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方式都是由“生人社会”而非“熟人社会”的假定以及“中央控制式计算”来决定的。作为社会软件的互联网造就的是一个信息日趋透明的准熟人社会,信用体系是由透明的社会关系、交易关系来决定的。在不透明的生人社会里,由于逃逸成本低,要解决信用和担保问题,只能采取质押的方式。而在透明的熟人社会里,监控、追踪的成本大大降低,逃逸成本随之变得相当高昂,信用可以不用实物质押来实现。

  近年来,阿里巴巴的金融特性越来越明显,本来是作为阿里巴巴辅助部门的支付宝日益成为核心部门,半路上杀进小额信贷的阿里金融,也已成为行业的黑马。阿里金融的真正优势并不只是其客户量的天然优势,而在于阿里巴巴的业务基因与金融业具有潜在的相同之处,金融业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产业,获取判定客户的身份信用记录的真实信息,监控客户的交易行为和踪迹,是金融业的核心业务内容。在通常的情况下,或许获取真实信息、精确地把握客户的行为踪迹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

  面对大量信息的不确定性,传统金融业采取的方式是通过抵押担保等手段来消除、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的经营风险,当客户无法提供担保和抵押时,交易只能放弃。换言之,传统商业银行所使用的风险管理手段是一种在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的情况下不得已使用的手段,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最明显的差异就在于交易行为被置于信息越来越共享和透明的信息环境当中,交易行为同时是一种数据积累过程,所有的身份信息和商业行为信息,都可以被存储、被挖掘、被分析和提纯,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在逐渐消除。

  阿里巴巴既是一个电子商务平台,更是一个产能巨大的数据采集和加工中心,一个信用识别和认证的系统,把这种核心能力与大量客户潜在的融资需求结合起来,阿里巴巴就是一个潜能巨大的金融服务中心。数据是阿里巴巴意外的金矿,事实上围绕数据的挖掘和利用已经是各大互联网巨头的竞争主题。腾讯发布了面向营销的大数据战略,将调动腾讯7亿活跃账户数据去服务门户,百度不甘落后,也宣布了自己的云战略。这是一种代表未来的竞争力。

  分布式计算、信息自动存储、新信息的自动生成,让互联网每日每时都在生产、合成、呈现各种信息。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的成本极低甚至趋近于零,而效用远非传统商业银行生产的信息可比。二者之间在成本收益上的差别,如同日光与灯光的差别,也如同移动互联网通信与传统邮政的差别。

  传统金融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使自己变得更为强大”,但决不能“更为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原因在于,再先进的技术,如果置于陈旧的构架下,其作用都是有限的。这一点,我们从移动通信运营商面对移动互联网时的尴尬、无力中可以感受到。克里斯腾森所说,妨碍传统公司行业远见的,恰恰是它们基于其VPR进行循环论证,要想窥见未来图景,在位企业必须尽可能在心智上清空既有的VPR——去掉长期优势地位养成的“我执”,让自己与新玩家在方法论和世界观上实现“视野融合”。

  前段时间有一本书在美国比较流行,是一本管理学的书,叫Bigbang,主要探讨宇宙大爆炸式的颠覆和创新。什么意思呢?按照迈克尔·波特“三大竞争策略”的理论,要么做得更好,要么做得更便宜,要么做得更个性化,很难兼顾。传统的行业包括金融业也只能选择其中一条路径,而互联网可以同时达到更好、更便宜、更具个性。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在原有的产业格局里占据优势的公司,不管是垄断优势或是在市场中获取的竞争优势,可能在一夜之间就会被颠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把握这种大爆炸式的创新,或者大规模杀伤性的创新,非常重要。互联网对于金融业,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小企业如果抓住这种机会的话,就用不着去打擦边球,用不着低三下四。在这种语境下,汤浔芳的新书《颠覆金融》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帮助,这对传统行业是一种很好的提醒,也为新进入者提供了一种信心。

(《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不读书”与数字化时代的读书
· 叶华《画笔记:战争•人》读书会
· 扬•马特尔与总理的寂寞读书会
· 读书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夜半读书:追寻片刻安宁
 
频道精选:
· 【思想】外资撤离A股传递了什么信号 2013-06-14
· 【读书】构建适应经济发展的草根金融体系 2014-12-08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大粮仓"遇多重瓶颈 东北黑土地"一年退化一厘米" 2014-12-09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