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看到奥托的新书面世,与奥托教授的几次会面与交流,引发了彼此很深的共鸣,也让我们对《U
型变革》这本书充满期待,因为他所探索和讨论的,也正是阿里巴巴当下面对的挑战,我们每一天都在实践中做出尝试和努力。
第一项挑战,来自于怎样协助阿里巴巴的领导者们跨出已经存在的边界,怎样拓展他们对现实的觉知。在阿里巴巴,我们的愿景与使命对我们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召唤,需要每一位领导者从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看待自己的工作。
在我们内部的业务会议上,经常会出现对一个业务规划的挑战,就是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或意义是什么?会对消费者和商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比如有一次,我们在讨论地图相关业务时,正当大家围绕一个业务方向在功能层面争论得不可开交时,突然有一位与会成员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们做的这件事情,会对我们这个城市的交通状况有什么贡献?”然后,整个会场沉静下来。过了一会儿,当讨论重新开始时,整个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方向,充满了一种让人更加振奋的能量,大家都打开了视野,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同样的张力,也会发生在更多的场景中,也许是在提出不同的问题时,比如:“你的产品到底是为谁解决了什么问题?”
“要做成这件事,你最需要在座谁的支持?你需要他具体做些什么?最大的风险可能出现在哪里?”
“这件事为什么是由你来做?如果交给另一个团队去做会不会更好?”这样的问题,往往有可能引发一段更高质量的对话,拓展我们的领导者对于客户、对于协同、对于执行、对于未来的觉知与深度思考,而这恰恰是塑造阿里巴巴组织能力的起点。
第二项挑战是,我们还能否保有一种感同身受的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种对于客户需求的敏感度,对于伙伴发自内心的在乎,对于共同事业目标的热爱,对于文化侵蚀的本能反应。
阿里巴巴最近针对高管群体开设了三个班,分别是“情商为零”班、 “简单粗暴”班、
“纠结”班,目的是为了帮助许多业务能力极强,却在感同身受方面需要提升的领导者,为他们提供一个共同交流和发展的空间。在这样一个空间里,大家可以真诚地分享彼此工作中的喜怒哀乐,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跌宕起伏,意识到自己对周遭人、事、物的影响;也有机会相互照照镜子,看见彼此内在的热情与正能量,面对某些情景的无力感或困惑,产生更深的觉知,唤醒内心的力量,从而可以联结到更大的目标,承担更大的责任,成为一个人们愿意追随的人。
在阿里巴巴,尽管我们也注重对于数字的分析,对于业务的规划,对于执行力的要求,但我们更为看重的是领导者的“心力”
,是领导者对于我们使命愿景的Truly Believe,真正地引领我们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己,在面对无数的困难与挫折时,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第三项挑战是,我们对于自身的修炼。过去 15
年,阿里巴巴努力建立了一个横贯消费者、商家、品牌商、供应商的电子商务市场,今天的阿里巴巴正准备将多年沉淀下来的电子商务运作体系与技术, 转化为一系列的服务,
包括计算、 数据、物流、金融等,作为一整套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为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和通道。
这些目标也对我们的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比如与合作伙伴的关系。相比以前我们更多关注于自己如何直接服务好消费者和商家,今天我们还要关注如何使得更多的合作伙伴为整个商业生态体系创造更多的价值,这里面包括物流企业、独立软件开发商(ISV)
、云计算服务开发者等,他们都具备阿里自身不具备的各种能力,我们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平台、工具和服务来释放他们的潜力呢?进一步的挑战是,当我们更多通过合作伙伴来提供服务时,我们如何能同时保证最终用户的体验和利益?当一名消费者在这个生态体系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遇到困难时,我们如何及时有效地做出响应?围绕着这名用户,我们内部上百个相关业务单元,外部成千上万个合作伙伴,如何一起协作,来不断完善用户的体验?
这些问题我们到今天都还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但这些问题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遇:通过探索和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我们作为一个组织得以不断创新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的修炼,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改变自己的地方。
奥托的新书为我们要做出的改变,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以及我们所处的环境。
阿里巴巴诞生于一个不确定的时代,能走到今天是我们的幸运,更是因为无数消费者和新生代企业家的支持,因为国家的发展释放了整个经济的活力与潜力,这赋予了阿里巴巴一种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感。如何将这种社会责任感,化为每一位阿里人的基本信念,
是阿里巴巴组织发展团队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我们相信什么,将决定我们会成为一群什么样的人,我们会成为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我们能否走得更远。
这样一场修炼,不仅是对阿里巴巴自身的修炼,同时也是对中国商业经济发展与诚信体系的一场修炼,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在其中。希望奥托这本书,可以打开一扇门,让更多有志的同伴可以一起探讨,一起前行。
(阿里巴巴集团组织发展团队)